
平话
白露凝香龙眼盈秋白露节气,是秋天写给大地的一封情书,在福州,这封情书是用龙眼的清甜写就的。荔枝、橄榄和龙眼,是福州当家的三大水果。荔枝成熟在七月、橄榄在十月,之间的八九月是龙眼的天下。
白露节气总是来得悄无声息。夜半推窗,忽觉空气里少了些黏腻,多了份澄澈。黎明时分,绿叶上开始出现晶莹的露珠,像是星星坠落人间,在晨曦中闪烁着微光。老福州人说,白露的露水是天地精华,若是收集来沏茶,可清心明目。于是记忆中总有这样的画面:祖母在天井里,用瓷碗轻轻拂过茉莉花瓣,承接那转瞬即逝的清凉。
而白露时节最动人的馈赠,莫过于龙眼了。
龙眼树在福州的庭院里是常见的风景。它们不像荔枝树那般张扬,总是谦逊地站在一角,墨绿的叶子在秋风里沙沙低语。到了白露时节,这些平日里不起眼的树木忽然捧出满树珍宝——棕褐色的果实簇拥成团,沉甸甸地压弯枝头。
采摘龙眼是要讲究时令的。太早则酸涩,太晚则甜腻。唯有白露前后三五日,果肉饱满如凝脂,甜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微酸。跟荔枝一样,龙眼也是福州人爱吃的果实,荔枝的栽培历史兴于唐宋,而龙眼的传说更是追溯到殷商王朝。
传说中,哪吒闹海,打死了龙王的三太子,还挖了龙眼。当时,有个叫海子的穷孩子生病,哪吒便将龙眼给他吃下。海子活了一百多岁,死后,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结满了龙眼一样的果子。人们一尝,香甜可口,从此便将龙眼当成补药来吃,并称其为「龙眼」。虽是传说,但是龙眼确实颇有药效。有壮阳益气、补血养脾、安神定气的功效,能改善贫血、失眠、体虚等。
《红楼梦》里还提到,贾宝玉有一回去宁国府玩,觉得有点困,就去秦可卿的房间里睡午觉,没想到一下进入了太虚幻境,醒来后就神情恍惚。有人连忙去端了碗桂圆汤,让宝玉喝了,宝玉渐渐好转过来。这个说法,确实有些道理,龙眼里含有一种物质,对焦虑症状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能起到镇静、宁心、安神之效。因此,李时珍说过这样一句话:「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药品则龙眼为良。」
龙眼虽美味,但长在南方,在保鲜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北方要吃到新鲜的龙眼,不是件容易的事。苏东坡曾云:「汉永元中交州进荔支龙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驰死亡,罹猛兽毒虫之害者无数。唐羌字伯游,为临武长,上书言状,和帝罢之。唐天宝中盖取涪州荔支,自子午谷路进入。」
在龙眼的典故中,尝一尝龙眼,更能领会其美妙之处。寒露润秋,它在迎接传承启合的曙光。每年时至夏末初秋,吃荔枝的余温还未褪去,金黄诱人的龙眼就华丽登场了。老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夏季的清晨,一碗浸泡有若干龙眼的白粥才是最具福州味的白粥。
剥开粗糙的外壳,便见莹白的果肉如玉珠含露,半透明的肌理中隐约可见乌黑的果核。放入口中,清甜的汁液瞬间盈满唇齿,那种甜不是糖浆的浓腻,而是带着山泉清冽、带着秋风爽朗的甘美。最妙的是果肉的口感,柔韧中带着脆嫩,既不像荔枝那般软烂,也不似枇杷那般坚实,恰如白露时节的气候——暑热未尽消,凉意已暗生。
在古代药典里,龙眼虽然没有正式位列其中,但其药用价值广为人知。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维生素A、B,能够美容养颜,起到很好的驻颜抗衰老功效,而且龙眼还主治气血不足,养心益脾、安神补血,让我们的气色更加红润健康。
在南方的诸多水果中,龙眼的甜度最为醇厚,又因为它圆整晶莹,滑嫩香甜,寓意着甜蜜圆满。在福建隆重的乡俗喜宴上,「早生贵子汤」是一道清新又艳丽的正餐终结者。红枣的火热、莲子的甘饴、花生的绵密,再加上温润的龙眼,联合为新人献上一份甜蜜的隐喻。
白露龙眼还有养生之妙。老人家常说:「白露吃龙眼,一颗顶只鸡。」这虽是夸张之辞,却道出了龙眼的滋补价值。新摘的龙眼与老鸭同炖,汤色清亮而味醇厚;龙眼干与红枣、枸杞同煮,是妇人安神养颜的佳品;就连果核都可入药,有收敛止血之效。这种浑然天成的养生智慧,就藏在福州人日常的一粥一饭里。
龙眼还有另一种形态的衍生品,那就是龙眼干即桂圆。龙眼美味营养,桂圆则已成为一味良药。研究发现,桂圆含有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萄萄糖,体弱贫血,年老体衰,久病体虚,经常吃些桂圆很有补益;妇女产后,桂圆也是重要的调补食品。
在闽南地区的婚礼习俗中,桂圆还是不可或缺的传统结婚信物,被赋予「富贵圆满」、「早生贵子」的感情色彩。在永安、南平一带,这里的新娘出嫁时,下花轿前,要送接亲男童一串龙眼干戴上,以示「圆满幸福、百子千孙」。在福州民间新娘出嫁,娘家人要在红桶里装上五谷、红枣和龙眼干等,让新娘一并带走,寓意阖家幸福、早生贵子。
当年,林语堂与妻子廖翠凤在协和堂举行婚礼,林语堂去迎亲,廖家端出一碗甜汤。按照闽南风俗,这碗汤只能浅喝一口,以示婚后生活甜蜜美满,但林语堂当时腹中饥肠辘辘,非但把汤喝光,还把碗里象征「早生贵子」的龙眼也吃了,一旁观看的当地人个个掩口而笑。
在福州的老街巷里,白露时节总有卖龙眼的挑担人。文人雅士们则偏爱以龙眼佐茶。用青瓷小碟盛放剥好的果肉,配一壶茉莉花茶,在茉莉花香中品味秋意。清代福州才女薛绍徽曾写:「白露垂珠龙眼甜,红纱帐里梦江南。」的确,龙眼的甜会让人想起许多美好往事——也许是童年庭树下的嬉戏,也许是某个秋夜的离别,那甜里总藏着一丝说不清的惆怅。
龙眼的滋味,也是游子心中的乡愁。远渡重洋的福州人,白露时节最念这一口清甜。侨乡亭江的老人说,早年下南洋的乡亲,行囊里总要塞几包龙眼干。在异乡闷热的夜晚,泡一盏龙眼茶,氤氲热气中仿佛又见到闽江上的白鹭,又闻到金山寺的桂香。于是明白,龙眼凝结的不仅是甜美的汁液,更是故土的雨露风霜。
白露龙眼,甜了千年时光。每一颗果实的深处,都藏着一滴闽地的晨露,一缕秋日的阳光,还有福州人对待生活的温柔与执着。当秋风再起时,愿我们都能记住这份甜蜜的馈赠,在渐凉的岁月里,保持一颗清甜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