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闽都大家 曹学佺——闽剧始祖

曹学佺——闽剧始祖

广告位

曹学佺于万历二年(1574)出生在福州侯官县洪塘乡的一个小商贩家庭。父曹极渠,卖饼为生,母亲早逝,家庭贫寒。

曹学佺自幼好学,曾在长乐上学,十八岁入府学,万历十九年(1591)中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会试落第后,回乡与龚用卿之女结婚。当时龚用卿已辞官在家,借助龚用卿的关系,曹学佺得以结识乡绅名流。万历二十三年(1595),曹学佺以二甲五十名考取进士,授户部主事。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曹学佺闻讯,投池自杀,为家人所救。次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帝位,改元隆武。曹学佺进被授为太常寺卿,不久迁礼部侍郎兼侍讲学士。隆武二年(1646),力赞隆武帝亲征收复失地,因年迈不能从行,便捐银万两助饷。同年九月十七日,清军攻陷福州,次日,曹学佺香汤沐浴,整顿衣冠,在西峰里家中自缢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联:“生前单管笔,死后一条绳。”另有说法称他是在鼓山涌泉寺自缢的。曹学佺死后,其家被清兵所抄,家人也遭逮捕,藏书被清军抢光。

曹学佺留在砚匣中的遗书上有这样两句话:“生前一管笔,死后一条绳”。这话是他一生的总结。这管笔助他登上仕途,这管笔给他招惹祸殃,还是这管笔让他位列“闽中十才子”之首,还成为闽剧的鼻祖。

曹学佺博学多才,著作等身,诗、词、文、史、曲、戏无不涉及,内容浩繁。据载,著书十六部,凡一千二百七十七卷,有天下名胜志一百九十八卷,十二代诗选八百八十八卷,诗文集一百卷。可惜“无全集完好者”,传于世仅《曹能始先生小品集》《西峰字说》《曹大理诗文集》《蜀中名胜记》及散存的诗三百余首。史称“闽中文风颇盛自学佺倡之”,可见曹学佺为福州为福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所作贡献之巨大。

更值得一书的是,曹学佺始创“儒林班”,为闽剧这朵福州文化艺术之花的诞生与成长做出了里程碑式的功绩。明朝末年政治黑暗,朝廷互相倾轧,清正耿直的曹学佺屡遭排挤而贬官削职,只得躲进属于自己的石仓园小天地,借以明哲保身、洁身自好。在他贬至南京期间回家省亲,聚集由府中家僮侍女和乐师组成的家班,自行调教,唱曲观伎,“自以为乐”。时有歌伎加入演出。俗称曹学佺的家班为儒林班,演唱林章遗作杂剧《青虬记》。《青虬记》借神话故事抨击朝政腐败。曹学佺以演唱此剧悼念林章,同时抒发心中抑郁不平。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儒林班参加了洪塘普渡的演出。参加这次演出的演员遂成儒林班的第一代。至今洪塘儒林班谪传了三十四代弟子。

曹学佺自四川右参政任上罢职回籍,满腹愤懑,奋笔作《女运骸》。《女运骸》写春秋时姜妃运回战死沙场的丈夫遗骸之事,情调悲凉,文采灿烂。曹学佺所创的“逗腔”声腔在此作中运用得淋漓尽致,传颂至今。

曹学佺60岁时,哀国运衰微,叹自己“花甲徒周两鬓霜”,感慨万千,愤然命笔写成《紫玉钗》。剧中多情贤淑的霍小玉终因托身负心薄倖之人而抱恨气绝,表达出曹学佺“主威既不测,臣年已及耄”的痛苦心境,似乎预见到十二年后自己衔“素节心无改,红颜事已非”之恨而投环殉国的可悲可泣的归宿。《紫玉钗》是曹学佺的得意之作,也是闽剧的经典作品,流传至今三百余载,海内外颇有影响。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