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静
当三月春回大地,人们的目光纷纷聚焦于一场场盛大花事之中。然而,鲜有人知的是,此时在福建沿海岛屿那嶙峋的礁石之上,一种海洋生物得益于春雨的滋润,如花儿般悄然绽放。它,便是古人笔下“得春雨则生花”的龟足。
龟足,作为一种独特的甲壳类海产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印记。早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龟足就已走入世人的视野,时称“紫砝”。迨至北宋,《广韵》则记载:“石蜐,今称为龟脚,一名仙人掌。”短短一句话,赋予了它三个名字。
龟足的俗名则更加丰富多样,尽显想象力。读书人常把它比作“文房四宝”中的笔架,连江人大多称它为“笔架”或“黄吉”,朝圣者则称它为佛手、观音掌。此外,还有狗爪螺、石砌、鸡冠贝、鸡足等别称。在日本,它被叫作“龟手”。然而,它正宗的学名叫“龟足”。
尽管龟足在众多俗名中常被冠以贝、螺之名,但清康熙年间画家兼生物爱好者、《海错图》一书作者聂璜却有清晰的认知。他指出龟足“非蛎非蚌”。实际上,龟足确实与贝、螺毫无关系,它隶属于甲壳动物亚门,蔓足纲,与虾、蟹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可为何它不能像虾、蟹那样自由爬行呢?原来,龟足的幼虫具备游动和爬行的能力,一旦它们寻觅到合适的礁石,便会将自己固定下来,随后慢慢发育成龟脚的模样。其“脚爪”部位便是头状部,聂璜曾细致观察到:“爪无论大小,各五指……中三指能开合,开则长舒细爪,以取潮水细虫为食。”其实,龟足共有8块壳板,其中3个指头分别由两块壳板拼合而成。当中间的壳板打开时,它就会伸出“细爪”,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龟足,也就是鹅颈藤壶,其外形独特,宛如花朵。它的身体分为头部和柄部,头部呈扁扁的形状,外壳为淡黄色或者青苔色,形如爪状;柄部呈倒三角形,恰似史前恐龙的脚趾,外部包裹着一层黄褐色的粗糙表皮,表皮由细小的鳞片有序排列而成,纹路有些类似蛇皮。龟足色彩丰富多样,且大多为丛生状态,成群生长在岩石缝隙中,与人类一样属于群居动物,远望颇像一片彩色的花丛。最早将龟足形容成“花朵”的,是东晋名士郭璞。他在《江赋》中写道,“石蜐应节而扬葩”,意思是龟足到了特定时节,会像花朵一般盛开。不过,他并未明确指出扬葩之“节”具体是何时。稍晚一些的南朝宋官员沈怀远在《南越志》中则记载得更为详尽:“石蜐如龟脚,得春雨则生花。”当春雨降临,那可是龟足的最佳生长时期,此时的龟足最为肥硕鲜嫩。1500多年前的官员,能对当地物产观察得如此细致入微,描述得又如此浪漫,着实令人钦佩。
龟足广泛分布于我国东海和南海一带,主要栖息在海流交换较为频繁的岛屿礁石缝隙里,它对生长环境的水质要求颇高。在连江境内,苔菉、黄岐、筱埕、浦口、晓澳等盛产海鲜的地方,都能发现它的踪迹。别看龟足的模样有些奇特,甚至有点丑,但它含有较高的微量元素,味道鲜甜,食用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龟足味道鲜美,古时那些懂得享受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自然对它垂涎三尺。早在明代,龟足就已被列为贡品。龟足性平、味甘,有利尿功效,对一些顽疾“奏效神捷”,富含碘、钙、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健胃、利湿、强腰、活血的作用;食用后能够增强肌体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过去,食用龟足的人并不多,它开始流行也就是最近20多年的事情。龟足“生性胆小”,一旦受到外界触动,其伸缩自如的柄部会迅速紧缩,整个身子瞬间躲入岩缝之中,以躲避可能的伤害。在礁石上,风大浪急,龟足柄部的触角会紧紧地固定在岛礁的岩缝里,使其不至于被风浪卷走,这也使得“赶小海”者采集它变得相当困难。
因为龟足都是天然生长的,采集过程充满艰难险阻。采集者使用着最为简陋的器材,将自己固定在岩石上,忍受海浪的巨大冲击,冒着生命危险去采集崖石上的龟足。龟足个头不大,生长速度极为缓慢,指甲盖大小的龟足,往往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长成。近年来,由于大量采摘,龟足的数量日益减少,体积稍大些的更是难得一见,其身价也不断攀升,并且近海区域几乎难觅其踪,只能前往海岛周边的礁石上去寻找。故想要采集到大的龟足,危险系数也就越高。除了生长在石头缝里不好挖掘外,龟足还常生长在水位线以下的深处,有的甚至长在嶙峋的险礁上,采集者必须冒着生命危险去获取。在过去,老家每年都有一两个采摘者为了得到龟足而失去生命。
作为一种极为特别的海鲜食材,别说品尝过,恐怕听闻过、见识过的人都不多。但龟足堪称绝佳的下酒小菜,一般采用白灼或爆炒。白灼的龟足味道鲜美可口,无需再添加味精,撒上些许葱花,便色香味俱全,食用时还可以蘸点醋;喜欢重口味的人,则偏爱香油龟足、辣炒龟足,吃的时候搭配点芥末则另有一番滋味。
不过,无论采用哪种烹饪方法,煮熟的龟足都不像其他熟海贝那样会自行张开,其壳板依然紧闭,食客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但只要掌握了技巧,品尝龟足也并非难事。先把龟足放入口中轻轻一吮,鲜美的汁水会充盈唇齿之间,再将扁平的龟足直竖起来,找准头状部最宽处,像“嗑瓜子”般轻轻一嗑,壳板就会张开,其味之美,令人回味无穷。此时若能邀请三两好友一同小酌,那更是锦上添花,惬意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