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文山
东冲半岛,形似一只巨蟹的大螯,在波涛汹涌的东海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这道弧线足足有五十公里长,竟圈出了将近百万公顷的浩大水面,依次是东吾洋、官井洋、覆鼎洋和三都澳,概称三沙湾。有了这只大螯的环护,三沙湾从此波澜不惊。
我们原定是坐船绕行东冲半岛的。但因为台风将至,海上浪大,遂改为乘车。车子先向东行,左边窗外是起伏不尽的墨绿色的荔枝林,树林背后青山耸立,一派山林风光;右边却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滩涂,滩涂上,遍插着渔人晾晒海带的竹竿,浅海里,则是一口口网箱。
坐船虽然轻松些,可以从海上尽收半岛旖旎的姿采;但乘车也有乘车的好处。汽车穿行于山野、村镇之间,似乎能更多地感受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半岛与海岛不同,半岛依托着坚强的大陆,即便它深深地楔入大海,周身披满浪花,仍然是陆地的延伸。半岛人家大凡来自内陆,他们循着山走,却渐次来到了海边。
北壁乡位于半岛南部,形似大螯坚硬的钳嘴,与罗源的鉴江半岛一北一南,拱卫着三沙湾,使偌大的海湾,只留出一道深且狭长的三都澳口,供船只出入。相传宋末,端宗皇帝的船队在南逃途中曾登陆半岛作短暂停留并补充淡水和食物。端宗登岸的地方原名驻跸,后改称北壁至今。一段遥远缥缈的历史,一次短暂的落日余晖,却让半岛上的居民为此津津乐道了七百多年。
东冲口位于半岛的顶端,半岛因之得名。这里历来是海疆锁钥。清雍、乾时期,设有千总把守,光绪年间,设海关总口。1934年,民国政府在这里设东冲镇。东冲成了出入闽的一个重要口岸,同时也是繁华的集镇。当年东冲海关帮办吴仰贤,目睹洋货如海潮般汹涌而来,民族工业遭受重创,为此痛心疾首,愤而去职。临离开东冲时,他慨然写下“国货救国”四个大字镌刻在海关旁虎头岗的断崖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东冲海关和这里曾经的一切荣辱盛衰都成了历史,但断崖上的大字还在,在猎猎秋风和滚滚海涛中诉说着一个不甘沉沦的民族良知。
按照计划,从北壁回城途中要去大京海滩。据说大京海滩长三千多米,细沙如金,美不胜收。此外,附近还有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军事要塞——大京古堡,历经六百多年风雨,仍保持完好。可是遇到修路,加之大雨时倾,到处是没胫的泥浆,汽车走了一段,车轮一再打滑,不得不原道折返。
一行人还在为道路遗憾,高罗海滩已出现在我们眼前。天色将暮,在渐渐密集的风雨中,不经意间,我们观赏到东海波涛一番壮阔的景象。这里已是外海,水天相接,苍茫一线。正是涨潮时分,海滩尽没。但见一道道长浪从天边翻卷而来,波涌滚滚滔滔、层层叠叠,仿佛一匹匹烈马正尽情地在无垠的海面上奔腾、追逐、嬉戏。风夹着雨斜斜地抽打着大海,有如一条条皮鞭在驱赶着波浪,于是波浪们纷纷奋勇向前,直向海岸扑来。前面一排波浪近了,已经听得到它们的嘶鸣声和喘息声。但就在接近海岸的一刹那,不知为什么,它们骤然停住脚步,海面上顿时竖起一道浪墙。而背后的波浪却一下收不住脚步,只能高高地跃过前面波浪的脊背,轰然溅起簇簇白色浪花,冲天而起。前波尚未歇止,后波又到,于是,又一排波浪被高高地掀起。
大家都忘情地欣赏着这半岛上的波浪奇观,全然不顾雨水和浪花打湿了头发和衣裳,甚至忘记了强台风即将到来。
是东冲半岛,将一阕轰轰烈烈的洪波曲,演奏得这样激越、这样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