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牛吃麦 最忆那碗粥

最忆那碗粥

广告位

胡晓强

正月初五,应挚友盛邀,来到惠安县净峰镇做客,时隔10多年后,又吃到了心心念念的杂鱼海鲜粥。

那还是在2009年时,因事来到该镇,办完事好客的友人执意留吃午饭,热情地邀我们去“呷糜”,就是“吃粥”。客随主便,于是跟他在镇街的小巷里七拐八绕,到了一间连招牌都没有的民居小店。当时我想素来豪爽大气的友人,大费周章,就领我们来这旮旯角落吃稀饭,太寒碜点了吧!

不料进得店内却让我大开眼界。只见一楼厅堂两侧和中间,排了几十个海鲜池,各种认得出和认不出的鱼、虾、蟹和贝类,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老板带我们先到楼上包厢喝茶,边上楼边介绍道,他这自建的5层楼共有15个包厢,每天都爆满,需提前预订,今天我们这间还是请人让出来的。

半小时左右,一大锅海鲜粥端上桌,盛在砂锅里还咕噜冒着泡的粥上撒着翠绿的葱花和金黄的姜丝。服务员介绍说,粥里加入了鱼、虾、蟹、海蛎、蛏等多种海鲜,这让我头皮发麻。因我来自山区,打小就怕腥,曾有一次吃带鱼煮面反胃把胆汁都吐出来了,从此一闻到鱼腥味就作呕。这粥里放了那么多海鲜,想必一定腥得不得了。友人偏偏给我盛了一大碗,我只好硬着头皮拿起汤匙浅尝了一口。没想到,这一尝便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吃了三大碗。

我疑惑不解,友人便笑着说,你以前吃到的可能都不是新鲜的海产品,这刚打捞上来活蹦乱跳的,不仅不腥,还很鲜甜。除了海品“鲜”外,还有就是“杂”,各种鱼、虾、蟹和贝类放在一块熬煮,口味碰撞互补,并与米香融合,让人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惬意。

就是这次净峰的杂鱼海鲜粥,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味觉记忆。遗憾的是,尽管此后吃了许多诸如蟹粥、虾粥、蚝干粥、鱼片粥等,却再没吃出那种感觉。直到这次故地重游,友人又一次请我吃杂鱼海鲜粥,才又唤醒了我的味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一方美食。净峰这美味海鲜粥,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该镇位于泉州市惠安县东部,依山傍海,与湄洲岛隔海相望,有着被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提及的天然深水不冻良港斗尾港,毗邻辋川港。全镇深水海岸线近10公里,浅海滩涂面积达17万多亩,海洋渔业资源尤其是小海鲜极其丰富,是惠安女讨海的主要来源。

而关于杂鱼海鲜粥的由来,当地人众说纷纭,说得也不确切。一说早已有之。自古他们那渔人出海捕鱼,在船上把鱼和大米胡乱放进锅里煮,简单方便,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了岸上的海鲜粥。但各地出海的那么多,为何单单这里有如此做法的海鲜粥?二说是源于抗日战争时期。当年,由于厦门、泉州等地沿海港口被封锁,使得较隐蔽的辋川港,一度成为闽南货物的集散地,为抗日前线和敌后百姓转运了大量物资。因战事吃紧,需抢时间赶潮汐,人们便把各种海鲜与米一锅煮,既省事又好吃。这与福州人用各种配料与米浆煮成锅边糊,犒劳抗倭戚家军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也不无道理。三说与该镇“八女跨海拓荒”有关。在上世纪50年代末,该镇8位女青年,劈风斩浪登上荒无人烟的大竹岛,开荒造田种地瓜,用仅有的一点大米,把捕捉到的各种海鲜煮在一块,以补充能量,度过饥荒,硬是开垦出了一块70多亩的杂粮基地,享誉海内外,杂鱼海鲜粥也随之扬名。但无论哪一说,反正杂鱼海鲜粥在不经意间,神奇地诞生并传承下来,这正应了央视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所说的“美食往往成就于随意和自然间”。

一碗热粥,一种岁月,一味清欢,一腔情怀。再好的饭菜都抵不过一碗热乎的粥。宋代陆游在《食粥》中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一碗杂鱼海鲜粥能果腹、享口福,这不仅是一道美味,更是一个有着显著地方特色的地理标志和一张名片。它既能让漂泊在外的游子记得住乡愁乡思乡恋,也可使外来客留得下印记惦念回忆。挖掘和传扬更多诸如“杂鱼海鲜粥”这样的地方特色、亮点,以撬动相关产业发展,反哺一方乡亲,受益更多百姓。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