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五行应属水,不仅溪江湖海一样不缺,更是一个多雨的城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中国主要城市降水量排名中,福州位列全国第九,排在杭州之前,香港、台北、广州、海口、澳门、南昌、长沙、南宁之后。
雨主多情,又是南方,从这个角度理解,福州理应是一个满是诗情和浪漫的城市。然而,能证明福州满是诗情浪漫的,不仅有雨,还有福州话。福州话有比普通话更多的声调音韵,古朴婉转多态,更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语言,生动高级。
不说别的,就说雨。在现代汉语里,提供给雨的动词,口语点的,就是“下雨”,书面些的,就是“降雨”,但都略显得通俗无味。
“降雨”就不说了,这个动词表述充满了理科生式的刻板。而“下雨”,太过浅白,没有意境空间。于是,即便在最卖力营造情绪的歌词里,也能是“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而在福州话里,就不是这样的。
福州话里,下雨表述为“逿雨”,也可以写成“荡雨”。“逿”在福州话音韵古书《戚林八音》里解释为“失落”。“逿”在字典中有两层意思。一是,跌倒。“式耻之,阳醉逿地。”二是,古通“荡”,摇荡,冲击。“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重阳者,逿心主。”
正因为“逿”和“荡”这些意蕴所在,所以,一场雨来了,福州人说“逿/荡雨”,眼前关联的画面是纷呈的,可以是飘荡的丝雨,也可以是涤荡天地的暴雨;而引发的情绪又是丰富的,淋“一场浩荡的大雨”,一身痛快;在“一场放纵浪荡的大雨”里,肆无忌惮地做回自己……
一个“荡”字,先是生动地抓住了雨在空中动感的“形”,而后更抓住了它复杂饱满的“神”,一个“荡雨”,尽得内心风流。所以可以进一步设想,在“荡雨”的语境里,兴许可以更好地领略几千年来,中国人在雨中寄托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意蕴。
打开唐诗宋词,到处是雨声。杜甫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这是春的心情盎然;白居易的“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这是生的哀愁与孤苦;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品德高洁自持;王维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这是对时光消逝、一切空无的彻悟。
匹配这些诗词里意味隽永的审美,“荡雨”明显是比“下雨”气质相符得多。除了“逿/荡雨”,福州话里还有一些和雨有关的词,也是很美的。
“雨濛”(ü mǒung),指细小的雨。“逿雨濛”(dǒung ü mǒung),意思是“下蒙蒙细雨”。“晡时雨”(buò lī ü?),指“夏日午后的雷阵雨”,“逿晡时”(dǒung buo lì),意思是“夏天下午下雷阵雨”。“晡时”大致相当于申时,原指下午三点到五点。“逿一匝”(daung sǒh ziák),意思是“下了一阵雨”。用福州话念起这些词,总有些时光穿越的感觉。
在福州,一场雨来的时候,你大可以放下手里的事,在廊下、窗边或者车里,好好欣赏感受一会“逿/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