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闽都故事 才翁石记

才翁石记

广告位

千载风霜传佳话,悠悠古道过罗宁。古代许多名人雅客在往返福州、宁德和浙江时,常从罗宁古道经过。漫途苦旅,跋涉迁徙,留下多少笔墨风流,佳话佚事。在这漫漫古道中,涌动的千百朵浪花里,有一朵最是奇妙特别:它就是卧于白塔寺下,走马岭上的才翁石。任岁月流淌,沧海桑田,它依然静静伫立于风雨中,无声讲述着北宋苏舜元、南宋陆游与罗源白塔的一段“奇缘”。

据史载,苏舜元,字才翁,四川铜山人,“铜山三苏”之一,是北宋著名书法家.他为人精悍任气,歌诗豪健,尤善草书,官至三司度支判官,著有《文献通考》诗集一卷传世于今。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任福建提点刑狱,于任上路过罗宁古道走马岭,在白塔寺附近古道边,发现了喜人的奇景:一个呈现扁圆形奇古的石洞,洞旁生长着几株绿荫,树石相依,甚是可爱,令他心动神驰,赏叹不已。于是,他在石洞外壁上欣然题字,镌刻了“才翁所赏树石”六字。苏舜元的所赏所叹,为陆游与树石的奇缘,描绘了起始的墨点。

陆游,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值得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来怀念。他聪敏好学,功名高中,却遭奸相暗害;力主北伐,志在抗金,只惜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虽胸中一腔豪迈,却不为人所理解,意气间遂为自己起别名为“放翁”。

“予为福州宁德县主簿,入郡,过罗源县走马岭,见荆棘中有崖石,刻‘树石’两大字,奇古可爱。即令从者除观之,乃‘才翁所赏树石’六字,盖苏舜元书也。因以告县令项服膺,善作栏楯护之云。”他在《老学庵笔记》卷四中如是写道。

掩卷沉思,犹记那年,陆游曾策马而来,踏歌而行。那是南宋绍兴二十八年,陆游正值三十四岁,正赶赴福宁州宁德县主薄上任,年轻有为,一身轻装,策马过罗源县白塔走马岭。走马岭风光秀丽,铁嶂山千岩竞秀,白塔寺庙宇巍峨,自然何其坚毅而又壮美,衬得这坐于马上的书生,何其孱弱而渺小。但人的胸中有属于对美的感叹,又不知比物高明了多少。陆游便是如此,在古官道上驻足憩息,阅读着这俊丽山河,诗句便从他心里流泻出来。

注目良久,他发现寺院西侧,有一株古榕根深叶茂,树下卧一块怪石,甚是古朴可爱。他走进,看见这块怪石上书“树石”二大字,被淹没在荒草荆棘中,忙叫随从割去乱草,现出此石上所刻的“オ翁所赏树石”六个大字。仔细一瞧,乃是北宋著名文人、书法家、福建提刑苏舜元所书写的墨迹。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给诗人带来长久的心灵感动,对这树石分外怜惜。他决定到达罗源县城时,即面见罗源知县,呼请做个护栏,好好保护这方“才翁所赏树石”。到县衙后可惜未见知县,但并未扑灭陆游爱石之心,仍留书一封,呼请保护。

才翁青眼赏树石,放翁慧眼识树石,何其美哉。树石不语,文心留名。世上从未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对这方树石的喜爱,便在千古之间流传不绝。清乾隆年间先后任福宁知府和福州知府的四川人李拔,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题了一首五言律诗:“千古才翁石,大书列道旁。赏心会独远,寓意味偏长。价自品题重,名因表见彰。摩挲应有讬,言象已忘言。”赋诗毕,刻碑其旁,如今其碑犹在。石碑粗砺的表面,裹挟着千年的风尘,风雨在刻痕上留下横竖不一的纹,犹自深锁着这段美丽的遇见。

如今,心中带着一份追忆之情,再来到这里。树石四周杂草丛生,洞旁的古树已经不在了。石头历经风吹雨打,岁月在它身上留下青褐斑驳。走进细细注视,青绿色的三角叶植物在它扁圆的头上盖着,好像长了层浓密的头发,看起来一如既往的憨厚可爱。洞石里靠右侧,还能看到“才翁所赏树石”六字,而原来的“苏舜元书”印章,因石头分化己难分辨。洞石底下有可容数人探入之空间,进入探视,一片阴凉。肃目良久,不知年月几何,物是人非之感由生。洞石外李拔诗碑依旧,面目已模糊,遗下曾经竭力过的浅淡。

抚摸着印痕,抚摸着树石,回想着千年以前的诗人,仿佛能在相同的情境中彼此呼应。走出顽石处,向上攀行,有数座老屋,皆是断壁残垣,寂寥无人。出了白塔村,公路旁边有座古庙,匾额上题字“白塔镜”,于苍茫中幽然而立。

走了许久,远远地再看树石,掩于乱垣,藏于深丛之中。像是在回味,又像是在守候。它在回味着千年来自己挨过的风吹日晒,那些寒霜苦冷,它在守候千年以前那双曾经抚摸过它面颊的手,那双温柔的手。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美人已迟暮,诗人已作古。仰头,远望盘旋于走马岭的漫漫长路,山色苍茫,凄风苦雨,人迹杳无,树石却依旧。人因欣赏了物的风貌,留下了片刻的欢愉,物因承载了人的情感,而具有了永恒的价值。立于这树石旁,长风拂面而心生战栗:生命何等柔弱而短暂,自然如此坚毅而顽强!然而,又正是那孱弱到不值一提的生命,赋予了这自然以有温度的性灵,滋养这木石以超越时间的魔力……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