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波
福建物产丰饶,食材的极大丰富,让闽派丸子天生就能两条腿走路,可鱼可肉,还可以山海交融,给予我们味觉极大的满足。
福州鱼丸,就是山海味道的融合。外鱼内肉,一口爆汁,是省会福州的一张城市名片。鱼丸,是福州人的烟火日常。在福州,实在无法给鱼丸排出座次,哪家鱼丸最好吃,每个人心中各有标准。毕竟,鱼肉的选择,淀粉的多少,肉馅的调制,手工的参与程度,都会给成品鱼丸的口感带来不同,而这一点点的差距,到了福州人的口里,就是大不同。
既然如此,我的建议就是,来都来了,用汪曾祺的话说,“都去尝尝!”鲨鱼、鳗鱼、鮸鱼、石斑鱼打的鱼丸,不妨都试试;街头的鱼丸店,老字号也好,新生代也行,永和、大福星、秋官郎等等,都去吃吃看;还有市区的鱼丸,和连江、平潭等地的鱼丸,也是各有风姿,不吃,怎么了解呢。
与海味相对的,是肉丸。
福建的肉丸,据说可以上溯到八珍之一“捣珍”。直到今天,武平客家捶丸制作过程,还保留着传统的痕迹。木槌捣肉,再加入地瓜淀粉,制作出来的肉丸,弹牙爽口。
客家捶丸的巅峰代表当属永定牛肉丸,这又以闽粤两省交界的永定下洋镇为佳。下洋是侨乡,沿着汀江往下,就是韩江,可直通潮汕。客家牛肉丸的做法传到潮汕,就成了更有名的潮汕牛肉丸。
闽南地区也有好吃的肉丸,漳浦肉丸就是个中翘楚。
漳浦肉丸又叫肉圆,由猪肉制成,实心无馅,爽口脆弹,劲道十足。过去肉圆全靠手工,用木槌蘸着鱼露打肉,得花不少力气。这样的效率,在今天不行,机器的介入加大了产量,猪肉、调料、冰块一起搅拌,虽然少了些人间烟火气,但这就是趋势。人到漳浦,去街上吃一碗肉圆扁食,你就能体会,为何这是漳浦人的乡愁。
回到开头的那句话,万物皆可“丸”。话不多说,请收藏好我列出的清单,有机会的时候,记得去尝尝。
它们是:福州白丸子、长乐燕丸、泉州元宵圆、浦城豆腐丸、南安诗山粕丸、宁德江南丸、泉州脆丸、长汀徽州丸、宁化松丸子、清流立夏丸、松溪蒙丸、泉州紫菜海蛎丸子、福清番薯丸、莆田水龙、东山花枝丸……排名不分先后。
在福建,不是所有叫丸的东西,都是圆的。
比如柘荣牛肉丸。说是牛肉丸,其实是不规则形状的肉块,肉质紧实,有嚼头;比如福州肉丸子,对,就是“肉丸子”。第一次吃时,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上错菜了——这分明是肉糜炖蛋。
福建方言中,丸、圆、缘的读音几乎一样,以此类推,食物就不拘泥够不够圆,取一个形似也可。福州肉丸就是典型例子。需要指出的是,“肉丸子”和“肉丸”,仅一字之差,却是两种不同食物。肉丸是福州传统小吃,如今以老字号木金肉丸最出名,主要是芋头、肥肉、红糖、薯粉团成一团,蒸熟可食,咸中带甜,好不好吃,我觉得我需要一段时间去接受,但不影响尝试。
在宁德,这里的肉丸更像芋子包,入口顺滑,馅料可口,味道挺好。
有趣的是,闽西长汀也有肉丸。面粉团成的团子叫面疙瘩,在长汀,地瓜粉做成的疙瘩则被称为“肉圆”,也叫“珍珠丸”。不得不承认,这玩意儿太实在了,用重油,加足料,入口弹牙有咬头,的确给人大块吃肉的感觉。
在长汀,还有一道美食叫豆腐圆。没错,圆是圆了,只不过更像一大块圆圆的豆腐饼。而且,说是豆腐圆,还可以加入鱼肉,使之口感更好。吃时切块,加入调料烹煮就好,爽滑美味。
此时此刻,只要好吃就成,哪里管食材圆不圆。丸与圆,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