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端彬
很多人初到下沙,最先看到的都是海中对峙的王母礁与云母礁。海风起处,惊涛击石,令人叹为观止。
王母、云母二礁离岸约四百米,一道坚固的石堤将它们与岸连接在一起。这两块非常平凡的礁石,有一个和皇太后有关的传说。南宋末年,元兵攻陷南宋都城临安。益王赵昰偕母亲杨太妃南逃福建,在海上为大雾所困,只好在下沙海边这两块礁石旁泊舟。大宋好几万人马驻扎在下沙,人困马乏,喝不上淡水。这儿是海滨,掘出来的水又苦又涩。可把杨太妃愁坏了。
月明星稀,杨太妃领着赵昰点燃供香,母子俩跪地向上苍祷告,祈祷苍天保佑大宋。也许是母子俩的诚意感动了上苍。第二天,在杨太妃母子俩跪过的沙滩上竟然掘出了一口淡水井。那水又清又甜,宋军将士欢呼雀跃。后来赵昰在福州称帝,号端宗。当地老百姓便把此井称作皇帝井,那两块海礁也改名王母礁、云母礁。后人又在王母礁上建了一座王母庙。庙不大,香客络绎不绝。
上世纪80年代,由我国著名的建筑设计专家齐康设计,采用仿生建筑技术,在云母礁(俗呼凤母礁)上盖了“海螺塔”和“海蚌厅”。海螺塔整体形状呈圆锥形,塔内共有七层,沿螺旋形台阶可通到塔顶。海蚌厅形似巨蚌,蚌壳半张,内为圆形大厅。螺蚌比肩相邻,散发出浓浓的海洋气息。
海滨浴场地处内海,这儿沙细水清,景色优美,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众多游人。上世纪末,这里还举办过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
入夏,五颜六色的旅游伞、蒙古包散布在海滩上,姹紫嫣红。年轻人踏着帆板冲浪,或是骑着摩托艇在海面上盘旋。退潮后,沙滩上更热闹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来回驱驰。还有人身穿藏袍,骑着租来的骏马,一边在海边信马由缰,一边欣赏下沙壮丽的落日奇观。夜幕低垂,沙滩上篝火明亮,不远处的歌舞厅传来旋律优美的音乐。夜深了,海水轻柔地一波推着一波向岸边涌去。海礁间,树荫下,传来情侣们的窃窃私语。
游完了海,再去登山。离下沙最近的是天池山,坐“摩的”可一直开到山脚下。天池山最神奇的要数形状各异的岩石。那岩石有的光滑如明镜高悬,有的像神龟下海,有的像金蟾望月,有的似盛放的莲花。顺着石板铺砌的山间小路,可以走到峰顶。峰顶有片大岚潭,潭中央有三个方池,呈“品”字形排列。从石窟中喷出的水十分清澈,常年流淌,被当地人称作天池,天池山也因此得名。站在峰巅极目远眺,东北方向海面上的白犬列岛(东犬、西犬)宛如一对牧羊犬,忠实地守护着闽江口外海门户……
下沙还有一处名胜——御国山。御国山山势陡峭,形如牛角,俗呼牛角山。其主峰是一整块大岩石,山插海中,高耸云汉。沿着一条曲折的石阶梯一路登顶。山间有两处摩崖石刻,一处是隶书“云山天海”,相传是明洪武年间驸马汪原所勒,另一处是草书“日角云根”,由里人郑建中所勒。隶书结构扁平工整精巧,草书线条曲折狂放自由。两处书法各有不同韵味,也是整座山的精华所在,更是最佳的观景点。“御国者,卫国也。岛夷入贡,必登望以识海道。”“御国归航”是古代长乐十二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