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熹
淳熙五年(1178年)七月,朱子接到好友刘珙在建康(今南京)去世的消息。朱子接到消息后,出分水关,到弋阳去迎接刘珙的灵柩。
弋阳那夜,有人敲开朱子馆舍的门。明灭的光影里,朱子看到一个魁梧桀骜的身影——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闲居上饶的他接到任命,马上要赴湖北任职。辛弃疾赶来见朱子一面,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匆匆一见又匆匆一别。
相别后,朱子扶柩从弋阳入闽。重阳节来了,野地黄花分外香。此时的辛弃疾已登上湖北江陵的龙山。他想起朱子的生日——九月十五,辛弃疾提笔写诗贺寿。朱子收到信后,展开:
寿朱晦翁
西风卷尽护霜筠,碧玉壶天月色新。 凤历半千开诞日,龙山重九逼佳辰。
先心坐使鬼神伏,一笑能回宇宙春。 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
一位“苏辛”并称的豪放派文士,写下“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的诗句,这是何等地服膺于朱子啊!
15年之后的绍熙四年(1193年),此时的朱子,定居建阳考亭;此时的辛弃疾,为福建提刑官。辛弃疾上任时,曾拜访朱子,辛弃疾问:“任提刑官有什么方法没有?”朱子送他十二个字:“临民以宽,待士以礼,驭吏以严。”这个正月,辛弃疾从福州来到考亭。他是应召到临安去,按理,是去升迁了。果然,辛弃疾到临安的秋天,“加集英殿修撰,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原地提拔,而后返回福州。
朱子到武夷精舍静静地等候辛弃疾。他们精舍论道,九曲泛游。溪水清冽,辛弃疾也学朱子,咏唱九曲棹歌——《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第九首是: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诗中,辛弃疾把朱子比喻成磻溪垂钓的姜太公,希望朱子会被“西伯”(即周文王)遇见,带回朝廷,委以天下重任。辛弃疾那句“山中有客帝王师”像是预言,一年后,朱子真的成了“帝王师”——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成了宋宁宗的老师。
短暂的相聚后,辛弃疾顺建溪而下,要到福州去任安抚使了。临行前,辛弃疾说他的书斋想题两幅字。朱子常常称赞辛弃疾,说他“卓荦有才”,然而,辛弃疾常行事不拘礼法独断专行。朱子觉得辛弃疾该有儒家的礼仪之道,于是,写下四个字“克己复礼”;接着又勉励他勤政为民,便濡墨再写“夙兴夜寐”四字。朱子的“克己复礼”没有劝止住辛弃疾。绍熙五年(1194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直到朱子去世,都没被启用,一直闲居在上饶的带湖。
庆元六年(1200年),朱子去世的消息传来,辛弃疾正读着《庄子》。接到消息,他猛然起身,徘徊叹息,而后执笔挥洒,写下一阙《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辛弃疾是性情中人。随后,这位61岁的老者,写下祭文,直奔考亭,哭祭朱子:“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