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旅游 无限风光在险峰——白云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白云洞

广告位

前几年家住福州古田路,周末喜欢登鼓山旁的白云洞,缘于郁达夫的文字,“一般人所说的白云洞的奇岩险路,果然是名不虚传的绝景……包管你只去过一次,就会毕生也忘记不了,妙处就在它的险峻。”再加于乘公交车方便,三四站就到白云洞山脚下的埠兴村。

从山脚至白云洞3000多古石阶,前一半山道强度不大,山径奇美,林荫幽径,风光绮丽。到左右两边的崖壁上题刻“云窝”“一天门”的山道,台阶较为狭窄,有点难度了。穿过有石桌椅的“一门洞”,是座依崖石砌成的已毁古庵。残垣断壁留着“凡圣庵”门头牌,庵后悬崖很高,由上而下倾泻的小瀑布,冲洗着早已发亮的石头,溅起小水花。

一道天梯竖立在庵前的悬崖峭壁上,称哞佛岭“龙脊道”,名副其实,远观如龙背脊,蜿蜒曲折、盘旋起伏,直达蓝天白云。台阶是陡峭崖壁上凿出来的,又狭又长,很不规整,有大有小,开始还比较宽,往上越走越窄,最狭窄处仅容一脚板。游人只能佝偻身体,艰难攀登在悬崖绝壁,旁边就是万丈深渊。好在有穿过石桩的锁链,牵起两条铁链栏杆。我想勇者面对如刀削出千丈绝壁的险峻,也不敢徒手挑战,必须拽紧铁链,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踏空,伴随悬崖的飞瀑,化龙而去。这里应该就是郁达夫所言的“险峻”最难忘的“妙处”。

铁索相护、手足并用,初次可以说连登带爬、惊心动魄地攀完曲曲折折的“龙脊道”。到天梯转弯处的小观景台,视野豁然开朗,眼前一整片石壁悬崖,飞瀑流淙,一股股天上来的清泉涓涓,犹如一条条小白龙攀延在危岩峭壁上。山脚下福州城区纵横交错的河流、道路一览无余。附近摩崖题刻“圣凡交澈”,大气啊,天上人间的意境。在这天地交融空旷之处,清风拂面,我很想大声呐喊,但有人上来了,我只得合拢刚张开的嘴,拔腿继续往上。

巨石夹径的台阶比较工整了,不再那么陡、艰险。当过完“白云洞天”的“二天门”“三天门”,一瞬间好像石阶两边的树丛,都在错落有致地挥手欢迎登山勇士的到来。不久,就到了巨岩横盖,倚崖为屋“白云混入、咫尺莫辨”的白云洞。

据史料记载,唐开元末(741),道士姜抚求药来到此山后,选择了这处依山傍海的天然洞穴修炼,当时没有进行过多的人工建筑,仅将原来巨石下面的一些碎石泥土进行了清理。后来不知什么年代,白云洞前砌了石墙,洞穴上书写“良心寺”,洞正堂供奉佛像,云雾紫烟缭绕,香气氤氲。

这寺名,是初创者发现了良心,修建此寺,还是为促使世人见了此寺名,检点自己的良心与行为?其缘由起因,如白云洞前的迷雾,令人浮想联翩,但独树一帜的命名为白云洞增辉生色。

遥望白云洞外平台下“悬空踏底”的前方,一团团云雾不断从长涧若渊的峭壁和崖底飞涌而出,如同海水般荡漾着,层层叠叠,将岩石、树木笼罩其中。几株生长在如刀削斧劈般光滑崖壁石缝的树木,似乎不太甘心,不时冲破翻滚的云雾,桀骜地挺立,极力展示着自己的风姿。

有次天气晴朗,攀登到白云洞,看不到雾在洞中、洞在雾中的景象,可是飞云、瀑布、山水,以及盘绕榕城如银练的闽江(北港)远处乌龙江(闽江南港),尽收眼底。

我多次攀登不算很高的这座山,不算很长的这嵯岈山道,浏览一路无名的摩崖石刻。坐在白云洞前小平台的桌边,品尝僧衣师傅用菜油翻炒白菜、香菇、酸菜做成的素面,看峡谷的雾气不断变幻飘移,清新秀丽的山川、树木、人渐渐陷没在雾中……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