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戚继光从宁德横屿一路横扫倭贼,随后挥师南下,驻兵福清,并屯集海口镇东卫一带。由于戚继光有勇有谋,打了不少胜仗,受到老百姓的好评和拥护。倭贼只好呆在海上,不敢轻举妄动。有一次,戚继光和幕僚们又来到瑞岩山的“皆醉亭”饮酒作诗。龟缩在海上的倭寇探得情报之后,立即向头目做了汇报。头目命令几名小兵密切注意戚继光的一举一动。他们得知戚继光等人确实都在瑞岩山之后,认为邀功领赏的机会到了,于是立马离开瑞岩山回到海口镇。就在他们正要离开瑞岩山的时候,“戚家军”正好在山脚下逮到其中的一名,从这名倭贼的口中得知,他们是前来刺探消息的,于是连忙将情况报告给戚继光。
戚继光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并没有慌忙,照样和将士饮酒作诗,说:“既然我们来到‘皆醉亭’饮酒作诗,尽管玩乐便是,我自有妙算。”原来,戚继光此时已暗中派人打开镇东卫的城门,同时命令将士化装成老百姓在集市上购物、闲逛,装出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而暗中将刀枪存放在老百姓的家里。
再说戚继光酒过三巡之时,突然从头顶滚来一块大石头,发出震天般的响声,一直滚落到“皆醉亭”的旁边,并昂首与“皆醉亭”相向。戚继光顿感纳闷:“哪来的一块怪石,莫非提醒我倭寇即将到来?”不久,大批倭寇陆续从海上登陆上岸,杀向城里。城里的“老百姓”看到倭寇如此猖狂,顿时都变成了“戚家军”的士兵。倭寇见状,个个惊呆了,没多久,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此时,仍在“皆醉亭”饮酒作诗的戚继光得到倭寇被歼灭的消息,更加畅怀豪饮,还将那块与“皆醉亭”相向的滚石取名叫“独醒石”。随后命令士兵拿来纸笔,写下“独醒石”3个潇洒大字。但这则传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但唯一的不足之处是时间对不上,独醒石上面的经幢建成时间要早于戚继光抗倭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