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闽侯雪峰山麓。
两条溪流,一条来自雪峰,一条来自另一座峰岭,到了这个小盆地,交汇成一个倒写的“人”字,养育出双溪村。村庄如同永远的孩子,成长在大“人”的怀里。
亚热带的大海之畔,雪峰以海拔800多米的巍峨之身,鹤立于千峰竞秀之中,它是真正的雪峰,每年新春到来之前,以几场洁白晶莹的雪粒,装扮欢喜的万物。雪,是闽人的稀罕物,山下和城里的孩子从未见过它。我客居榕城20多年,关于雪事,尽在黄土高原成长的回忆里。雪,是北方人在南方人面前一份独特的骄傲。我这才知晓雪峰真的会下雪,尽管是细小的雪粒。心中萌发一个憧憬,春节来双溪村看雪。
此时,雪峰正以它清冷的温度与我做着交流。尽管做了准备,但寂静如墨的夜色里充满了寒意,我们仍然冻得瑟瑟发抖。相反,有着太阳照耀的下午,双溪村笼罩在一片柔情里。
秋天到双溪村来看果。富足的植物们捧出各种各样的果实,红豆杉果长得格外奇特,浆果殷红,小拇指头大,玛瑙似的,形如鼓状,鼓面却洞开似鱼嘴,可爱性感,重要的是让人得以窥见隐藏在内的果核。我的惊讶不亚于发现新大陆,心脏怦怦直跳,哑然无语,只怕泄密天机。
我们一如鸟雀,啄食果实,酸甜黏滑。举头仰视树冠,叶子稠密,但一片片统一开凿成两排细齿,密如头梳,颜色墨绿,它们既要护佑羽翼下的果实,又如母亲般要给予果实充足的光照。悬在高处树冠上,低处灌木上的,那些喜兴的果子,我叫不上名字,有的像龙眼,有的像葡萄,有的模样怪异得令人深陷思考,努力领会造物神的意图。这显然是丰收的伊甸园。
在这两条溪流交汇的臂弯里,在这雪峰的殷切注目里,泥土夯出古旧的宅院,雕花门窗显露出丝丝筋骨。村人骄傲地说,他们是商朝王室忠臣比干的后裔。
3000多年前,比干掏心示忠后,遗孀护着腹中孩子,一路逃至河南长林石洞中产下儿子——泉。之后周武王伐纣取胜,天下大定,四处寻找比干后人,得知其遗孤生于长林,便因林而命氏,赐林姓,改名为坚。比干之子林坚,由此成为华夏林氏之太始祖。
数千年走来,集悲壮与荣耀的林氏族的一支,穿过一片又一片森林,最后落地生根于雪峰之下、双溪怀里。数百岁的林氏宗祠,氤氲着清远的楠木香,“文魁”、“进士”匾额,高悬于比干画像之上。
秋阳暖暖的。田野里、村巷里,一垄垄翻出泥土的地瓜,一堆堆小山似的地瓜,粉红色、淡黄色,滚圆硕大,急性地崩裂开来,一席席雪样白的地瓜粉,相拥着橙红的太阳光芒,抚慰着农人黑红的面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