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旅游 永泰名山室——得道飞升之所

永泰名山室——得道飞升之所

广告位

高盖山得名于有如宝盖浮空,又因山上常有紫云覆盖,又名紫盖山。山有仙公殿、水帘洞、一线天、霖雨潭、飞升台、放云峰、玉华峰、紫盖峰、龟石、螺泉等10多处景点。自古便有“八闽西岳”的美称。农田溪水环绕,叠岭霖烟,古洞清幽,奇峰环绕。名山室坐落在高盖山上,坐南朝北,架木结构,由大殿、灵龟洞、血盆洞、观音洞组成。

名山室始建于汉代,据传汉徐登、赵炳在山上麒麟崖壁下辟东西相隔百来米的两石室,并在此处炼丹修仙,后得道飞升。久而久之,此地便被后来慕名而来的信徒们奉若圣地。唐文德元年(888年)建有道观,原名高盖名山院。五代后唐天成年间(927年-930年)闽国皇帝王延钧曾封其为“西岳”,并效仿中原皇帝山中进行封禅祭天大典,并赐额为“名山室”,沿用至今。

名山室经过宋、元、明清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三教共存的和谐局面,东面是以玉皇阁、仙君殿、祖师殿为主的道观。西面则以佛寺为主。

仙君殿石窟寺建筑,为名山室正殿,坐南朝北。正殿跨越洞内外,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穿斗式木构架,单坡顶。大殿前侧置钟鼓楼,门亭飞檐翘角,大门楷书“名山室”。大门前侧有一座面阔三间、重檐歇山顶的飞升阁。正殿后侧隐于岩洞内,洞内供奉四尊宗师雕像。仙君殿及其附属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现主体结构为民国年间重建。

灵龟洞位于仙君殿右侧,洞壁浮雕一组,为高约2米、宽10余米的石窟造像。造像为浅浮雕,分宋、元两期。宋代雕刻残存“华严三圣”像的大象头部及象鼻等。元代雕刻当是凿在“华严三圣”像磨损之后,有“萨埵那太子舍生饲虎”“太子宣言”“鹿野苑说法”“天人赞鹤”“石佛浮江”等佛教故事系列造像,其中相传为元代民间信奉的“白莲菜”的“莲社七祖”造像,较为罕见。整体构图较为散乱,造型简朴,当出自民间工匠之手。

金水洞又称血盆洞,位于仙君殿左侧数十米。昔时因石壁上渗出红色的水,故有此两种名称。金水洞坐东向西,宽8.4米,深15.9米,高9米。洞内有一座祖师殿,亭式建筑,六根瓜棱形石梭柱支撑屋顶。面阔一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木构架,九脊顶,斗拱形制与华林寺大殿结构相似。殿内石佛须弥座束腰镌有“祟宁二年二月十一日”等文字。西侧凤立峰下玄帝殿、观音阁依洞而建。尤其观音阁上供奉的男士观音石像极为珍贵。

闽言有“一旗二鼓三高盖”,高盖山上有三峰九岛,上有仙坛,绝顶有池曰青龙,俗名天池,有峰曰徐女峰,有溪曰桃花溪。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