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福州鼓屏路与冶山路、钱塘巷的交界处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路口,因为靠近北门和屏山两个市场,总是能看见依姆依伯们提着红颜色的塑料袋穿行在这个路口,一派闲适的市井风情。绝大多数的福州居民很难想象得到,日常经行的这个路口下埋藏着2000年前两个国家对攻争战的过往。
公元前111年,闽越国王余善在自己的王城里欣赏着一枚刻着“武帝”字样的印玺,他正准备起身为即将出征的闽越国将士授予“吞汉”的军号。前线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闽越国的军队跨过梅岭后,在白沙和武林(今江西地区)击败了汉朝的三位校尉。
要知道,这个时候汉军已经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阶段性胜利,就在余善反汉前后,坐镇长安的汉武帝“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振匈奴。”汉武帝自以为功盖先祖,本想着封禅泰山,没想到福建地区的蕞尔小闽越国居然能朝自己的头上泼凉水。
不只是汉武帝,闽越人几乎朝每一位秦汉帝王都泼过凉水。闽越国是在秦末至西汉时期统治闽江流域的区域性王国。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南征百越,闽地正是进军方向之一,然而席卷六国的秦军却在南向的道路上折戟沉沙。自秦朝开始,闽越国就成了中原王朝十分头疼的问题。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反抗汉朝的主谋之一的子驹逃亡闽越,日夜劝说闽越攻击东瓯,闽越也想乘着汉朝国势虚弱之机谋得土地,便准备出兵攻打东瓯,孰料汉廷当即派出军队,闽越国也非常快速的收回军队。
之后不久,闽越王郢开始主政福建,闽越国立足于福建,地势险要,利于防守,如果想要扩充地盘,兼并邻国东瓯与南越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汉朝作为宗主国有保护这两个小国的义务,闽越就不得不掂量自己的“侵陵”会不会引发汉朝的介入,一旦汉朝介入,闽越就立刻收手。
闽越国一方面经不住田土诱惑,想要伸手分蛋糕,却又担忧汉朝的鞭子抽将下来,于是在政治上表现的像是一个投机者,在侵略与归顺之间来回变化,这种狡诈的生存方式给汉朝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汉朝时的长江以南还处在“刀耕火种”的阶段,虽无冻馁之忧,亦无千金之家,经济上顶多自足,没有余力可供中央,况且像福建这种多山地区,人口分散,风俗不类中原,这都会导致管理成本骤升,与其直接管辖,倒不如委任统治,即便闽越闹了一堆麻烦,最终也只能听之任之。
在闽越王郢的弟弟余善杀了郢之后,汉朝就开始考虑抑制闽越国。余善本来就是闽越的领袖之一,又为汉武帝平杀了郢,本应继承郢为国王,汉武帝却另立丑为越繇王,只是余善“威行国中,国民多属”,不得已汉武帝立其为东越王。闽越一下子出现了两个国王,而且存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丑之后至少还有一位叫居股的越繇王。汉武帝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分而治之,可是余善并不买账。
当余善正高兴地坐在东越王座位上时,邻国的南越却发生不小的内乱。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的宰相吕嘉发动叛乱,杀害了南越王赵兴。余善闻讯就向汉廷提出合作,表示愿意出兵从海路进攻吕嘉。可是,大军才行进至闽广交界的揭阳时,余善就以海上风浪太大为由撤回军队,而暗地里却与南越取得联系。
余善的行为很好地诠释了汉武帝对闽越的论调“数反复”。汉朝此次平定南越叛乱不同以往,汉廷并未再立一位南越王,而是直接在南越故土上建立起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余善显然嗅到了危险的气味,在听说汉朝已经考虑灭亡闽越之后,余善很快地调动人马扼守入闽要道,这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余善选择反汉的时间点在元鼎五年(前111年),此时汉廷刚刚与匈奴和南越交战,余善借汉朝“士卒劳倦”之机,果断由武夷山地区向西出兵赣鄱平原,击败前来征讨的汉军,在陆路上取得不小的胜利。
在海面上,由横海将军率领的汉家船队率先抵达了闽越的核心地带东冶。当闽越再一次陷入濒临灭亡的境地时,福建地区另一位当家人越繇王居股主动反叛东越王余善,联合汉使和宗族除掉了余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余善也是借汉军临境之机杀害郢,平息了天子之怒,“固一国完”,但汉武帝没有给越繇王居股继续做王的机会。
从秦末以来,闽越国凭着山多地险数次“反复”,令中原王朝颇为头疼,锐意进取的汉武帝实在不愿再来一次了,汉武帝前期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已经让财政不堪重负,相比于福建,汉武帝更愿意把有限的资源放在经营西域上。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的汉武帝已经打算封禅泰山,作为“天子”,其施政的目标即是“海内混一”,汉之天下再也没有闽越国的位置了。汉武帝遂下令将闽越居民集体迁移至江淮一带安置,并于福州设立冶县,福建开始被纳入华夏版图。
2015年,为了配合福州地铁的建设,福建省的考古工作者们在鼓屏—冶山路一带展开抢救性发掘,发现了包括瓦当、台基等大量西汉宫殿建筑遗存,考古学者们发现屏山宫殿遗址的台基和地面都有被人为大肆毁坏的痕迹。
无独有偶,福州北部的新店古城遗址、福建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也都在西汉时期被严重毁坏。显然,汉武帝为了根绝闽越王国,将这些历代闽越王修造的宫殿都付之一炬了,与建筑一同烧去的还有当时福建的社会基础。灭亡闽越的次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登上泰山封禅,在泰山上他谦卑地说自己是以渺小的身躯继承至尊的事业,其实促成这至尊事业的正是渺小的东越王余善。
在灭亡闽越之后,汉武帝对长江以南的版图拓展基本结束,福州的鼓屏路见证了汉武帝混同天下的野心,这个小小的路口下竟埋藏着一个小国夹缝中求生存的无奈和一个帝国“大一统”的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