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饼舞”是在福清民间广泛流传的艺术表演形式,流传于渔溪一带。原为戏曲舞蹈,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是戏曲剧团在乡镇演出时招徕观众的开锣戏。“光饼舞”故事源于百姓当年做光饼支援戚家军一事。舞蹈主要表现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部追剿倭寇进入福清境内,群众家家户户制作光饼送给戚家军作军粮的事迹。后人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根据光饼制作过程和动作创作了该舞蹈,流传至今。
“光饼舞”是由当地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舞蹈“拍饼舞”“顶箩舞”演变而来。“拍饼舞”和“顶箩舞”的产生当同时随着福清饼业的兴起、繁荣和发展。最初以儿童游戏的形式传播于世。后经当地民间戏曲艺人将这两个民间舞蹈杂糅在一起,以戚继光进军福建为背景,加工成戏曲舞蹈,加演在正剧之前,歌颂民族英雄,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备受当地人民喜爱。
光饼舞属于劳动技能性民间舞蹈,共分三部分,依次为”奔袭”、”烤饼”、”犒军”。其中第二部分”烤饼”的双人舞形式,是光饼舞的主体,表现福清光饼的制作过程,按顺序分成点火、烤炉、贴饼、烘饼、铲饼五个小节。第一、三部分为集体舞形式。音乐、动作中有戏剧中的小射雁步、骑马步和八字跳等。整个舞蹈具有节奏感强、动作幅度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