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双溪到前圪再到霍童码头,有一条曾经繁华一时的茶马古道。他的残躯蜿蜒在山野田间的衰草绿树之中,如书法家笔下的行草,似断还连。拂去尘封,油亮的青石路面,似乎还能闻到脂香汗臭,听到隐隐蹄声。
那时正是初夏时节,一路上山花烂漫,鸟鸣蝉啾。数百年的风霜、数以万计的脚板,将残存在古道上的青石踩磨得如玉石般光洁,在日月光华下折射着古道曾经繁荣一时的历史。古道幽静而落寞,两旁险峰上装饰着葱茏灌木,峭壁间偶有点点村落。明清徽派风格的土木房子稳稳地钉挂在陡坡上,几声鸡鸣犬吠打破寂静,几缕炊烟飘过树梢。
一路好风景,前圪村地处屏、宁、周三县交通要道之要冲,一时相当繁华,今日,这里的茶盐古道已卸下她的重任,但街道、客栈、豆腐光饼店风干的残躯还静立村中寂寞角落,你若有兴趣将频道调至与之相通的频率,还可接收并倾听她的诉说。
北圪段的古道旁,风光旖旎。其林秀石丽峰奇,原始次生林古木参天,更有天柱石、蘑菇石、公鸡石、母鸡石、罗经石、顽熊石、牛蹄石、石龟石等,以及东瓜十八瓣、金鸡井、牛鼻孔等景观,无不天具神韵,惟妙惟肖。往下,进入洪品境内,也有诸如武圣庙、尹公宫、兵部侍郎厝的旗杆等古迹和花兰飞渡、红军灶、古炮台、战楼亭等遗址,点缀着旅途,让行走变得赏心悦目而且充实。一路心随景转,恍然如穿越。
这些在群山间到处游动,联结着大小乡村的古道多为民间务铺设。刀劈锄掘、步行脚踏,硬生生地在荒野中拓出一路小径。先民信奉佛道的因果轮回报应之说,修桥铺路是最大的积德行善之事,为之则后世来生或后代定有好报。自己是虫就望子成龙,今生无望就修来生吧。有了这样的信念,乡间就有了诸多修桥铺路的善举。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捐钱出力铺几级石阶,把自已的名字镌刻在上面,让千人踩万人踏,献身赎罪。况且,平民百姓难得在青史上留名,这样既做了好事,顺便也图名字与铺路石一起不朽,何乐不为呢。现在,古道青石或崖壁上常可看到这样的石刻,不过大都已模糊难辨,即或清晰的,又能引起行色匆匆的路人多少阅辨的兴趣呢。世上有多少永恒多少不朽?管它呢,当下心安即可。
古道十里一亭、五里一歇。出于对路人的关怀,不管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古道上每隔一段便有一座亭子;所过之桥,也大都在桥面上加盖了廊屋,叫厝桥,也叫廊桥。人马走乏了,坐在边上的木栅栏美人靠上歇歇气,落落身上的汗水,补充些能量继续赶赴前程。古道串起的一座座亭子和廊桥,此处是行程的一个完成任务的节点,下一处是征程的又一个期盼。驿道还设有接待官府差役的铺或驿站。当年,多少快马载着重要或不重要的官方邮件,“得得得”的在道上驰过,绝尘而去,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躲避不已。在每一块青石里,都记载着无数悲欢离合;每一级台阶上,都印刻着众的悲欢离合。
古道上流动的,除了络绎不绝的茶盐米酒这些俗世琐碎生活,还有长亭迎送等缠绵悱恻的诗意场景。十里长亭上,有怨妇望夫、慈母盼归的身影;有才子佳人、新朋旧友送别的浊酒清泪;有文人悲吟掷杯、侠客抚膺击剑的长啸。山转则水亦转,身动则心亦动。茫茫长路、漫漫岁月,有太多的畅快或无奈,有太多的思念与悲欢,在古道长亭里酝酿、演绎、挥洒、迸发。抚琴高歌、把酒饯行、折柳送别,生离死别、萍水相逢、慷慨激扬、婉约缠绵、依依难舍、望穿秋水,长亭情感氤氲不散,浓稠得令山岚低咽,花草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