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闽都故事 郑和与母梦楼

郑和与母梦楼

广告位

老一辈长乐人都知道,从前县城有个叫射圃崎的地方,有座名宅叫“母梦楼”。此楼就在前国公庙四周,明代建筑,前有水井,清雅可爱,传说为郑和所建。那么郑和为何要建母梦楼呢?

明初,郑和统领舟师,七下西洋。每次出航前,先驻师吴航。一次郑和生日,长乐知县设宴衙署,要为郑和祝寿。郑和乘小舟,自太平港沿文洽浦向上缓缓行驶,打算在下橹桥上岸,就近步入衙门。

郑和一路行舟,摇摇荡荡,不知不觉中便昏昏睡去。朦胧中忽见有一座屋宇,门前站立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呼他进屋,告曰:“今天是儿生日,娘烧了几道菜,你来吃了再走。”因郑和从小远离母亲,记不起娘是什么模样,听说是娘,自然十分兴奋,就进屋吃起酒菜。那桌上摆一碗缢蛏炒韭菜,郑和最是喜爱,吃得津津有味。可是郑和不明白娘为何会在这里?正要问,舟已到了下橹桥,遂被摇醒,方知是梦。

郑和上岸后,坐轿向衙门行去,忽然听得有人哭泣,那声音酷似自己刚才梦中见到的娘的声音。

此时轿子已经行到南山(塔山)脚下,郑和寻声看去,原来哭者住在下橹桥东头门楼里的“凤耕楼”。这凤耕楼也是从前城区名宅,乃龙台郑氏先辈专门建来赡养寡母孤儿住的。一老妪正在路边一间破屋子前悲恸,门前供桌上摆着一盘菜,居然就是他梦中的缢蛏炒韭菜。郑和十分蹊跷,急忙下轿询问。老妪告之:三十几年前的今天,儿子死去,这是为儿子“祭忌”。

郑和一听惊呆了,老妪亡子的“忌日”正是自己的“生日”,莫非自己是老妪亡子转世而来?

郑和听了老妪说儿子死去三十三年,便认定自己一定就是这位孀妇死去的儿子转世,前世是长乐人,不然怎会有这样的玄妙事?既然前世母亲还在人世,而且就在眼前,还在为死去的儿子悲伤,我哪能无情无义,不认前世母亲?他此时心头一热,眼泪盈眶,便“叭”地一声双足跪下呼起“娘”来?

老妪被郑和下跪呼“娘”吓了一跳。于是忙说:“使不得,使不得,你是当官的,我怎能做你娘?这要折老身寿呀。”郑和见老妪惊慌,也觉得自己唐突,遂细心向孀妇解释:“老人家不必惊慌,实话对你说,我乃舟师统帅郑和,因为从小远离母亲,思念母爱,早就想在此认个谊娘。今日不期遇见您老人家为儿子作忌辰,看得出你是一位慈母,我今年也是三十三岁,您就认了我这位谊儿吧?”

老妪见郑和情深意切,实在不好推辞,也就认了郑和作谊儿。郑和也真是有心人,因见凤耕楼已经破损,不久就在射圃崎,为谊娘盖起了一座母梦楼。据称该楼也作过郑和的行辕。

据《长乐建设志》载,这座四柱三间双层木构楼房,厅堂中放置有木雕郑和坐像。可惜1966年为了兴建“工人新村”,位于高隍巷20号附近的“母梦楼”连同郑和木雕被拆除了。不过许多老人对这座“母梦楼”记忆犹新,可以准确无误指出原址所在。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