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九曲水,百洞十曲穴”。在古今中外游客心目中,百洞山与武夷山是并重的,各有特色,武夷之奇在碧水,百洞之美在岩洞,因此,早在明代,百洞山就被列为福建第三名山,仅次于武夷山和太姥山。百洞山包括青芝山(前百洞)和覆釜山(后百洞)两座,它们同出旗山山脉,一样风光秀丽,山峦峻峭,岩石奇特,丘壑幽美,有“山一而洞百”之说。
但前后百洞不同有三:青芝山名胜沿途可见,散布在山麓到山顶各处,而覆釜山则相对集中,多在山上;青芝山寺院只有一座,而覆釜山古刹毗连,形成一大丛林;最大的差异是名声,青芝山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区,名闻遐迩,而覆釜山,深山存古寺,县外知之甚少。
《连江县志》载:覆釜山三峰鼎峙,以中峰的釜倒置而得名,山有十六峰、七十二岩、九溪。“峰高有似梵音洞,岭峻无殊说法台”。覆釜山山径盘陀,九曲十八弯,曲曲婉蜒,沿途青山连绵,树木葱郁,花香鸟语,环境幽静,空气新鲜,有“高山峻岭行无阻,削壁陡岩步不艰”的感觉。登上恍若云梯的重重叠叠的石阶,如置身云端,轻雾淡云,或飘浮,或停驻,仿佛树木岩石会移动,寺宇亭台似乎与云同行,人行其中,飘飘欲仙。
到了寺区,山高风清,松高境新,昼日为晦,夏日似秋,到处香烟缭绕,佛乐悠扬。据《连江县佛教志》载:覆釜山上建过38座寺院,现有6座,丛刹毗连。各寺院规模宏大,建筑华丽,佛像庄严,而且院落洁静无垢,周围景物十分优美,经常法鼓金铎,响彻云霄,成为县内佛门胜地与旅游区。
其中名刹白云寺,始建于唐,盛于宋,毁于火,明万历年间重建,后乱兵进山采伐树木,寺僧逃散。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再修,后复倾。今之白云寺,是民国31年(1942年)性清法师利用鼎石寺遗址而建,寺为横排一宇,石木结构。寺周岩石多奇,状物貌人,均甚逼真。
白云寺西,一丛兀石鼎立,前方一块崛起像一尊罗汉坐镇山岗,此即罗汉石,登临远望,别有情趣。南面一巨岩平坦壮阔,横贯山巅,酷似九华山地藏王菩萨说法,足履岩上。
白云寺左侧是弥陀寺,丹墙琉璃瓦,布局错落有致,描金佛象金碧辉煌。再沿山径而上,道经大悲楼,即临莲峰寺,寺宇依山建筑,正门悬挂赵朴初题匾,该寺最有特色的是十八罗汉,有的衣衫潦倒;有的慈眉善眼;有的怪诞狰狞;有的矫揉作态;有的合十摊手。或立或坐,或俯或倚,嬉笑嗔怒,神态各异,维妙维肖,呼之欲应。
莲花寺与白云寺高低对峙,别有风光。寺东山峰上,丛石相聚,形如豪放的牡丹,山峰因此得名,山上岩石奇兀,洞穴玲珑。与牡丹峰相连的是玫瑰峰。古人诗赞:“牡丹玫瑰誉双峰,岩石藏形现妙容。覆釜山间有此景,观摩不尽欲寻迹。”牡丹峰下有胜景仙果岩,形如一盘叠果,俗称仙果。仙果岩对面山上有桃中岩、李片岩相映成趣。仙果岩下溪坑边有相对称的石鼓、石锣,是一对天生配偶。游人留诗:“石鼓天然对石锣,山岩成器念弥陀。佛天自古生奇迹,造物归功我释迦”。
再沿山阶而下,至达摩洞,一块巨岩如瓦盖在四块小石上,截围成室,洞内有僧居住,恰似闭关独身修行。入岩洞,凉风习习,暑气顿消。
过了莲峰寺,徐步五分钟,就是紫竹林寺,寺院四周青松翠竹,间以花红草绿,俨然一片佛国净土,人间仙境,置身其中,一股超尘脱俗之感油然而生。
此处沿山怪石林立,所过之处有普贤岩、洗性岩、圆通岩、性源岩、月牙岩。月牙岩恰似上弦之月倒悬山间,相传有僧化度洞中,岩洞深邃,屈直宽狭晦明相适。夏时潜居其中,舒爽清凉,如入广寒宫。
从月牙岩循山径指向青峰寺,一路鸟语悦人,花香扑鼻,悦目骋怀,心旷神怡。细观青峰寺,乃万石砌成,左为大雄宝殿,右为大悲楼。此处山高坡陡,开山取平,要花大气力的,因此殿堂布局不规则,却也错落有致,别成格局。尤其醒目是屋面铺琉璃瓦,外墙贴白瓷砖,融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于一体,使建筑群更加绚丽多彩,蔚然壮观。
特别是青峰寺屹立于千峰万壑之中,飞霞削翠,岩洞多奇,一石一胜,慢观细品,有观音岩、弥陀船、和尚拜忏、韦陀上山和八仙岩诸胜,富有情趣,令人陶醉。
夕阳西下,暮色苍茫,寺院已灯烛辉煌丫,法乐铿锵之声与风声,僧尼课诵声,相交融汇,宛若天乐鸣空,给古寺蒙上一层神秘的气氛。如果我们夜宿深山古寺,第二天,可趁余兴未尽,继续覆釜之行,一路上俯仰顾盼,浏览风光,但见晨雾中层峦耸翠,五壑浮光,松舞清风,竹标劲草,山花飞鸟溪涧满目皆是,其风彩可拟武夷山。
约攀了一华里路,到达仰慕已久的拜经岩。拜经岩洞顶平广,有梯上,登之可眺望覆釜浦、长乐县等。徐自明(登拜经岩观七星伴月)诗曰:“忉利寺前看拜经,名山岩壑现倩形,七星伴月长相倚,风景天色似画屏。”
拜经岩西,覆釜峰下,新创寺宇一座,因地势凌霄摩天,取名忉利。佛教以为天有三十三重,最高处唤忉利,故名忉利寺。纯石殿宇,全铜佛像,是忉利寺一大特色。大雄宝殿四周有回廊,里外36根石方柱,正面都镌刻着对联,真草篆隶,各有千秋。屋面重檐翘角,寺宇气派万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佛殿中释迦牟尼佛铜像高4.05米,肩宽2.9米,重3吨,为闽省诸寺之冠。铜像于1993年4月2日从山脚拉运,5月20日到达大殿,历时49天,堪称奇闻。忉利寺已成名刹,朝拜圣地,为覆釜山增添一大景观。
一路观景,时至时当正午,极尽游兴,便可体验古人云:“不到斗牛峰,不见覆釜面,登上覆釜峰,群峰皆足底”的感觉,乘雾散云开,天晴日朗之机,登临绝顶,东眺苍海,星岛棋布;南观闽江,舟楫如梭;西瞰高岳,岗峦起伏;北望风城,气象万千。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概!难怪古往今来,覆釜山都是连江登高胜地,年年重阳节里,覆釜游客数以万计,堪称连江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