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悠悠历史的见证者,古街老巷的存在像是连接着以前和现在的纽带,连接着几代人的记忆。在繁华的吴航街头,也有这样一处经典的存在。它曾是郑和七下西洋船队的驻泊地;亦是长乐侨乡文化、宗祠文化、宗教文化的荟萃之地,它就是和平古街。
和平街是长乐的老底子,是长乐最有故事的街巷之一。渊源可追溯至唐朝,街上有一座古民居尤为令人关注,和平街156号古朴低调的民居,充满了旧时的腔调。每一座建筑,都是一段段历史与时光的叠加。,民国初期,长乐有了最早的一家照相馆,即开设在和平街156号的“妙如轩”,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拍照在那个年代是件非常洋气的事。上世纪30年代掀起全民照相热潮,一时间照相馆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区,“妙如轩”逐渐被边缘化,最后不得已停业。
和平街片区主街道涉及多条街道,自西北往东南依次为新民路、和平路、和平街及东关街,宽3-5米不等,长约1公里。两侧小巷密布,曲径通幽,形成“五街十巷”,呈鱼骨状布局,均在主街开口,格局完整,很好地展示了唐宋以来,尤其是明清时期,福州乃至闽东地区街市格局。

街巷之中,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素雅的大厝、各类商铺鳞次栉比,成就了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深邃而厚重的文化底蕴。两侧小巷密布,曲径通幽,街巷中府第民居错落有致,公署、学校、庙宇、祠堂、医院点缀其中,集生活、商贸、公共服务、宗教信仰于一体,建筑可溯至明代,清代与民国时期建筑亦数量可观,体现明清至民国时期长乐县治的繁华。
大片的明清古建筑、民国建筑、文保建筑与周边的古民居一起,见证着世事变迁,探寻着独属于长乐的老城印记。
和平街古作为长乐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街,渊源可追溯至唐朝。 作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和平古街,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斋、书院将近十所,先后出过900多名进士,10名状元,3名榜眼,5名探花,还涌现出东溪精舍十学子、闽中十才子等精英学子,可谓众星闪烁,群芳璀璨。行走其间,虽然往日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但仿佛尚能听到这里曾经的琅琅书声,能看到这里昔日购买百货、文儒来往的繁忙景象。
青石铺设、鹅卵石镶嵌其间,沿街店铺店门两边开设。作为福州重点建设的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和平街在修缮施工过程中依旧采取传统工艺和旧材料,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建筑韵味。修复后的和平古街古朴典雅依旧,街区中间,一艘正欲扬帆起航的郑和宝船模型,与灰墙青瓦和青石板相互映衬,展现出古街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