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田红粬原乡,千年古村玉源(也称郑源)的水尾(流经村庄的河流下游地段)田地头,有一座屋顶形状如箅笠(古田方言,指竹篾做的饭桌菜罩)的奇特庙宇,已经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依然保存完好,村民都称之箅笠殿。殿中供奉的主要神明是闽王,故又称闽王殿、拓主殿。这座殿是怎么来的?形状又为何如此奇特?当地流传着一个真实又神异的民间故事。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玉源村有个生意 行家叫郑联枝,在宁德、福州、上海等地经营大米、红粬、茶叶等生意,赚了很多钱,让二弟郑联科在老家建新房子。生意人很讲究风水,认为宅地风水与财运息息相关,郑家兄弟也不例外。为使新房能建在风水好的地方,郑联科特地从赣州请来颇有名气的风水师爷,为郑家找一块风水宝地。
师爷手捧罗盘,村头村尾到处转。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风水宝地终于找着了,就在村尾溪边百年古榕树附近,面朝古田旧城方向,坐北朝南格局。玉源溪从宝地旁由西北向东南流去,流到沙洲尾与长潭溪达才溪的来水交汇,形成一个水域面积很大的“库”,据风水师说,这“库”就是“财库”,而这巨大的“财库”前方,是一座高大连绵的崎岭山形成的“案”,它扼住水口,揽住“财源”,让“财源”向郑家宝地滚滚而来。
风水宝地选定了,郑家兄弟准备择吉日动工。风水师爷择好宝地,定准方位,也准备离开了。但有一件事让他如刺在喉,不拔不快。这一个月来,虽然东家媳妇每日好酒好菜招待,一天杀一只鸡或一只鸭盛情款待,却把最美味最营养的胗(鸡鸭的胃)藏起来不给他吃,这东家媳妇太不尊重师爷了,不能让他们得此好处。于是,就想办法报复东家。
机会终于找到了。师爷在宝地前方,村庄水尾的田地里,发现一块奇异的巨石。经过多日观察,他发现,每到夜深人静时,这块巨石都会变大升高,直逼云端,像一堵高墙拦住外泄的风水,让玉源村“肥水不外流”,这就是玉源村几百年来兴旺发达的奥秘所在。如果破坏了这块巨石,不仅会破坏郑家兄弟的宝地风水,还会使整个村庄衰败下去。风水师爷毕竟也只是一介凡人,气量狭小,竟然因一时不满而心生怨恨,想报复东家竟然不顾及全村人的安危,而想出要破坏风水奇石的毒计来。于是,他对郑家兄弟说,水尾田地中的那块巨石,挡住你们家的风水财路,定要把它打掉才可以保风水,引财源,让家族兴旺发达,还可以把碎石用来建造墙基,一举两得。郑家兄弟听了信以为真,便请来了工匠师傅前往破石。但神异的事情发生了,石匠第一天凿裂的缝,第二天又奇迹般复原了。每次都如此,巨石根本无法凿裂。风水师爷又献毒计,让郑家兄弟找条白狗,杀狗取血,把狗血泼到巨石上,定能凿开。郑家兄弟依法而行,果真灵验。
赣州师爷见毒计已成,便急忙告辞。郑家兄弟哪里知道其中有诈!郑家媳妇赶忙蒸上好几斤做红粬的糯米饭,连同一大盒下饭菜,送给师爷路上当点心吃。师爷走到路上,打开袋子吃点心,他一下子呆住了:菜盒里装的,竟是让他心生怨恨、念念不忘的鸡鸭胗,一个都不少地腌好了装着。他这下才恍然大悟,又无比羞愧:自己不仅对不起东家,还险些酿成大祸了!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他赶忙按五行八卦原理绘制一图,自己无颜见东家,就托路遇的村民交给郑家兄弟,并嘱咐村民,定要让郑家兄弟在破石之处,盖一座图纸所绘形状的庙宇,方可保住风水,免除村庄的灾祸。郑家兄弟遵照师爷嘱咐,请师父依图纸在神石遗址上建造庙宇。这庙宇最奇特之处就在于屋顶,其造型就像农村饭桌上的箅笠。因此,当地人都称之为箅笠殿。
这就是玉源村水尾箅笠殿的来历。宝殿建成,虽然不及神石奇异,但保住了风水,庇佑了村民,从此,玉源村又风调雨顺,人丁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