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历史 茶亭往事

茶亭往事

广告位

据《榕城考古略》载:“昔有僧以暑月醵金饮行者,故名。有乐善好施坊,为里人何长浩立。”当年,这里是从台江进城的必经之地,这里有一座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的小庵,具体名字不可考。后来,庵内有一僧人见行人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非常辛苦,就募集一些资金在庵旁建起一座茶亭,免费为过往行人提供茶水。乡亲为表感激之情,在此立了“乐善好施”牌坊以表彰其功德。逐渐地小庵就叫茶亭庵了。

在此歇脚的行人多了,人们就经常聚在一起攀讲、说唱、演曲,休闲、解闷。人气一聚自然就是商机,一些人就在茶亭附近陆续开出一些店。说来也有意思,“物以类聚”,店也以“类”聚。到这里开店的大多是各行各业的手工业者。制作经营的有锣、鼓、琴等乐器,厨、剪、剃等刀具,笔、墨、纸等文具,石、泥、木等雕塑,箱、柜、盒等皮具,衣、鞋、帽等服饰,针、线、布等百货,铁、铜、锡等五金,脂、粉、油等化妆品……

这时候,茶亭已不只是歇脚喝茶的地方,它已成为福州人熟知的一个地名。建在这里的茶亭庵,殿内供奉神祇,庵内设有戏坪、酒楼。楼上有公益社,是旧时乡绅聚会的场所。清嘉庆年间,茶亭街各手工业会募捐重修茶亭庵,临街的那座四角亭,由剃刀行业捐资改建。在茶亭街众多手工行业中,仅一个剃刀行业就捐资建了一座亭,可以想见茶亭庵当时的规模。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州的“三把刀”:厨刀、剪刀和剃头刀。福州的厨师、裁缝、理发师是很出名的。过去福州人出洋、“过番”,大多是凭着烹饪、制衣和剃头的手艺,凭着心灵手巧,凭着吃苦耐劳,谋得一条生路和发展。而在福州,这“三把刀”的品牌店,如增金利厨刀、正谢泰剪刀和永字号剃刀等等就大多聚集在茶亭街。后来,从洋头口到南门兜的茶亭街就成为福州著名的手工业一条街。至今不少老店老铺还在茶亭街做着生意。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