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旅游 芦际潭森林公园

芦际潭森林公园

广告位

芦际潭森林公园位于长乐航城街道五竹芹山自然村,园中有五竹园、正衣亭、静心园、古栈道、登山道和芦际潭瀑布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最具灵气之处要数芦际潭瀑布,传潭有龙潜,能司风雨,水深无底,明、清两朝曾有多任县令因大旱在此祈雨,往往灵验,故于潭之石壁留下“霖雨苍生”四字,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芦际潭留下足迹的古代两位清官,一位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在此题写“芦际潭”这三个恢弘大字的潘国政,他只在我们长乐做过“典吏”;另一位是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的彭光藻,他所书的“霖雨苍生”大气磅礴,旁刻小字云:“予莅长乐之明年,秋,大旱,同守戎蒋福胜、广文萧国香、邑绅黄见三、陈赞、陈良骥、郑向奎、郑鹏程等,步祷有应,敬勒四字,以志神灵。

最知名的要数长乐知县夏缓公(夏允彝)的祈雨,那是明崇祯年间(1627-1644年),长乐大旱,百姓去芦际潭祈雨不灵验,觉得他们自己“斤两”不足,便请夏知县亲自出马。缓公体恤民情,就亲自到芦际潭去祈雨。大概是知县的诚心感动了“龙神”,顷刻间长乐上空便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了,谁知“风神”作怪,想把乌云吹到东海。

夏知县就向苍天控诉,终因正气凛然,云被留住了,便有了“霖雨苍生”之事。故事说的虽是知县祈雨,实际反映的是官民关系。有道是“政声人走后,有德自留名”。试想,夏知县当年若不顺应民情,百姓还会便宜了他,哪会有后人颂扬之事?对这个故事游人总是津津乐道。

“霖雨苍生”,记录了封建社会的一个地方父母官,为了向上天祈雨,拯救苍生,而斋戒沐浴、芒鞋烧香的举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地方官的操守,而留给我们的则是一方很有文化价值的摩崖石刻。其实,雨从一开始就和生命的祈求联系在一起,渗透着最原始的生存需求的情感意味。“百年遗迹怀良吏,亘古政声蕴长乐”。芦际潭森林公园的顺利建成,不仅给长乐人民提供了一个集休闲观光与登高的好去处,而且为长乐人民提供了一处深刻体味长乐历史的场所。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