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旅游 百丈龙潭——白项珍珠龙王

百丈龙潭——白项珍珠龙王

广告位

福建罗源县中房镇,古称河阳,是历史文化名镇。现存五代时期、两宋时期古建筑、唐宋时期古道、陈太尉宫、陈氏进士府等。

百丈龙潭系三潭层叠,中为师公潭,下为横潭,龙潭最高。百丈龙潭瀑布在宝胜山顶的佳溪开始坠入大峡谷,碧水从悬崖峭壁坠落,形成雄浑无比的百丈飞瀑。瀑布之下,端坐一尊弥勒佛石,其后是一眼深潭,水从弥勒佛石两旁下注,形成第二级瀑布,人称“弥勒挂珠”。弥勒佛石底部,就是百丈龙潭。相传,潭里住着百丈龙,又叫“白项珍珠龙王”,此名号为清乾隆皇帝赐封。龙潭旁边的悬崖上有数道深深的“爪痕”,长数米,当地人说是神龙进出“龙潭”的印记。

师公潭两旁石壁千寻夹峙,苍然绝无片土,水洁清不产鱼虾、萍藻,翘望龙潭,飞瀑如珠玑万斛错落九天。对山建有龙亭。百丈瀑布的轰鸣声,直使山谷震动;百丈瀑布的水珠子,飞洒二三里路远,其气势之非凡,叹为观止。百丈龙潭祈雨灵昭天下,文献记载始于宋代,实际上在唐代时就已经很有名了。古时候每逢久旱不雨,时任知县都会在此祈雨。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宋理宗封百丈龙为王,并赐建百丈峰龙王亭。

关于百丈龙的来历,民间有两种说法。一为百丈龙原籍罗源方厝塘,古时有个人曾在中房宝胜寺当长工,某日误吞了龙珠后化身为龙,先后在湖上楼、溪门、龙港、满盾等地栖息过,后由于溪水污染迁移至百丈龙潭。

第二种说法是,百丈龙最早栖身于宁德金涵地界的竹林寺前的深潭。早年竹林寺兴盛时有僧人数十名,住持是个得道高僧。高僧声名远播,引起潭中百丈龙的妒忌。百丈龙经常戏弄寺院,尤其是晒谷时,百丈龙做“魇法”,天就下起雨来,待僧人收起谷子,天又晴朗。高僧知道是百丈龙与自己过不去。不久,高僧探知百丈龙把珠宝龙印藏在一块俗称“石企橱”的大岩石中,于是就在该岩石上刻了“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九个大字,又施法在潭中置入数百枚金针。百丈龙疼痛无比,只好游到上游的“六扇厝潭”栖息。然而,百丈龙颇不甘心,三番五次找高僧斗法,高僧忍无可忍,就从寺院的香积橱里取一铁笊篱,往潭里捞了三下,潭水立刻干涸。百丈龙只得再次向上游逃窜,到了百丈崖下正要遁入潭里。这时,高僧哪里肯放,抓住龙尾使命拽,这样拽来拽去,后来就在崖壁上留下了数道痕迹,也叫“龙爬岩”。

此后,百丈龙逃到了罗源满盾村的百丈溪,反思前非有了顿悟。其后它遇有匪警兵灾,便施法腾云驾雾,封锁要道,护佑远近乡民。一日,村民杀白犬,血水四溢,顿时电闪雷鸣,山洪暴发,百丈龙难以栖身,就爬到了百丈潭。此后,百丈龙又经数百年的苦修,终成正果。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