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清的舞龙活动(俗称“烘龙”)中,最具特色要数舞板凳龙了。它是龙高半岛最具特色的传统民间习俗,已持续数百年,至今仍是当地盛行的娱乐活动之一。龙高半岛的舞板凳龙活动首推三山镇瑟江村。
板凳龙分龙头、龙身、龙尾3个部分。整条龙由一排排龙灯搭接而成。板凳龙的龙头是最重要部分,舞者必须由技艺熟练的强壮男子担任,并配有副手。龙尾次之,但也须身高力大,基本功好。板凳龙每次出游,舞者必须步调一致、默契配合。打龙围时,一人高举宝珠左右挑逗,龙头则不断追逐宝珠。此时,凳凳起舞,时起时落。或摇头摆尾,或上下翻腾,极似猛龙掀浪,又如蛟龙过江。假如再配以浑厚的锣鼓、斑斓的烟花、喧虺的鞭炮、高昂的吆喝,整个村庄仿佛要沸腾起来,场面蔚为壮观。舞板凳龙活动最大的看点是“穿龙柱”。一只长龙从左边的“入孝”之门穿入祠堂后,在数十根大柱子中间穿行,不但不会乱了方阵,还能顺利从右边的“出悌”之门穿出,令人啧啧称奇。
舞板凳龙活动究竟始于何朝何代?现在尚难考究。在我国江浙一带以及我省的龙岩、南平等地均有类似活动。但从其乡土性、原产性来说,都有一定依据,且各有美丽的传说,舞法也各有不同。
在福清,舞板凳龙一般选择农历正月十一至十六、中秋节。吉日一到,龙灯出游。舞者要先跳过用稻草燃烧的火堆,以求舞龙顺利,然后拜谒宗祠内的先祖画像,再按照预定的路线在全村穿行,最后在指定地方打龙围,故舞龙又有“穿龙”之说。舞龙过程,往往有人乘机揪拔龙须,以求添丁发甲、财源滚滚、黄榜高中。但在活动中,最忌有人双脚跨过龙身而带来秽污和不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