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梅

广告位

林敏

深冬出游,莫如永泰;赏心乐事,莫过寻梅。

当时光越过季节的山峦,风中带来永泰青梅的花讯,只是,比往年足足迟了半个月。仿佛一坛久待启封的美酒,在殷殷期盼中,愈发醇厚。“冰心如有待,应是故山梅。试问天涯客,花时归未归?”

宋人张功甫在《梅品》一文中,列举了探梅良辰凡七条:为澹阴、为晓日、为薄雪、为细雨、为轻烟、为佳月、为夕阳、为晚霞。腊月以来,福州天气大多日暖云悠,排除诸多主客观因素,似乎唯有后二条可选。

于是,择一个晴朗午后,约几位旧时好友,浅妆微黛,欣然以往。目的地是一个有着古雅名字的深山村落——小洲村。小洲村位于永泰县葛岭镇西北部,据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比其他地方早,又因其海拔高而成为梅花的天堂。

驱车向小洲,几步一勾留。数万亩的梅花,已然攻占了县域的山巅水涯。青梅是果梅,也是白梅,举目望去,青山绿水间,一大片一大片的白,白里带着些许灰。若雪,未若雪之白;似雾,不似雾之散。永泰是“李梅之乡”,梅李二花,各有特色,“梅输秾李三分白,李逊青梅一段香”,借用宋代永泰诗人卢梅坡诗句这么一改,恰好说明。

永泰种植李、梅由来已久。据《永泰县志》记载,李树的栽培史可追溯到明朝,至今有467年;而青梅的最早种植史却湮没在久远的年代中。梅、李两枚果实,在春华秋实里美化了当地环境,也带动了地方经济。自岁末至来年的四月,梅李次第花开,开得气势磅礴,人称永泰的两场“花雪”。这是小城的两场视觉盛宴,名扬天下;也是两部自然与生活相伴相生的田园交响曲,以花瓣作词,以山水作曲,声动八方。

车子刚进入山脚下的西布村,视线就不自觉地由高处收回。夹道皆梅,有的甚至调皮地伸出长长的花枝,轻轻地撩拨一下车子,撩得人不由得停车驻足观赏。

清溪畔,小桥边,屋舍旁,苍劲虬枝直上或斜出,色如着墨,花冠如伞。非清代龚自珍笔下的当时文人墨客所喜欢的斫直、删密、锄正之夭梅、病梅,而类《诗经》之《硕人》篇的“敖敖硕人”,壮实健美。

“还有比这儿更美的风景?”将信将疑。惦记着前方的小洲村,一路闻香而行,走走停停。爬了几道坡,绕过几道弯,不一会儿就到了小洲村。“洲”字从《诗经》中走来,分明是水中陆地。而位于山间盆地的这个村子名曰“小洲”,怪哉!细想之下,又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水中陆地,还是山中盆地,皆为一处诗意栖息地!

村子四周群山绵延,粉墙黛瓦依山而建。屋后林木葱葱、绿竹旖旖,梅林点缀其间,好一处“梅竹双清”之地!房前土地平旷,多种青梅,间种少数柑橘。二者相得益彰,大大增添了观赏性。田间以疏篱相隔,再以石板小径交通阡陌。花间疏朗处,备有时尚桌椅相候,以及契合当下年轻人心态的文案,作为赏梅“打卡点”。徘徊香径步轻轻,胜赏莫教寒蕊惊。花气著人浑欲醉,深盟长是为高情。可园中吹笛,可石枰下棋,可花下轻舞……无论置身于村子的哪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审美意趣。

离村口不远处有一株古梅,冠如巨伞。“早梅发高树”,伞顶的花较为早开,现在已有了谢意。而伞沿处层层叠叠的香苞,把枝梢都压弯了。微风拂过,花意盎然而呈欲飞之势,飘飘若仙。花下有游客早早占取了这一处风水宝地,围炉煮茶,小声地谈天说地。村民骄傲地介绍说古梅有近半个世纪的树龄,今年估摸能打梅子十二三担。同是赏花人,游人赏的是雅趣,果农则透过花势来判断今年将收成几何。青梅无语,兀自按生命节序悄然开花、长叶、结果。

几粒鸟鸣从梅林传出。抬头一看,已日薄西山。夕阳的余晖洒在梅林之上,整个村庄氤氲在柔和的光线中。白梅先是变成金黄,而后金粉,而后粉红……如诗如画,如梦似幻。“为夕阳,为晚霞”,古人诚不我欺!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