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旅游 溪流里的时光

溪流里的时光

广告位

黄文山

在松溪的日子,心是宁静的。这份宁静,来自松溪的水。

这条松溪河,古时叫大溪,因河两岸多植乔松,所以后来人们都称其为松溪。松溪发源于百山祖南麓,从东北流向西南,一路接纳竹口溪、渭田溪等大小支流,溪水过处,形成一块块狭长而肥沃的河谷平原,宜于渔牧耕种。春秋战国时这里曾是越国的驻军屯田地和冶炼铸造地。松溪也是中原士族翻越武夷山南迁的首选之地,一个个家族落户溪流两岸,一座座带着各自族群印记的村庄自兹诞生。

循着溪流,我们来到梅口村。这里有一个800年前的古码头。鹅卵石铺就的条条巷道直指码头,石面被数百年光阴磨得有些斑驳,是那一段过往岁月的记忆。

梅口,早先叫尾口,是因为这里扼松溪河之尾。松溪河上所有上下游的船筏都要通过这里,商品集散规模为全县之最。梅口码头水深湾阔,每天可停泊木机船多达上百艘。不少船工喜欢选择在这里打尖或过夜休息。由是,码头、货栈、饭店、旅馆应运而生,繁华一时。在航运时代,村里的18条街巷都直通码头。每一个巷道的出口处都安有一个石敢当,俗称“十八石敢”。松溪民谚说:“梅口地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可以想见当年河运兴盛时的富足景象。

梅口埠之繁盛,还与九龙窑瓷器有关。九龙窑烧制的瓷器,质地坚硬,工艺精巧,纹饰丰富,且形态各异,多以杯、碗、壶、盘、钵、瓶为主。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观赏和收藏价值。九龙窑青瓷通过松溪、建溪、闽江远销海外,尤受日本人青睐。

在淅淅沥沥的阵雨中,我们来到另一个因河运繁盛的村庄大布。有人说,大布就是大埠的谐音。如果说梅口埠是松溪出县境的最后一个船码头,那么大布码头,就是位于松溪县城上游的第一个水上要隘。上游竹筏可通旧县、渭田、溪东等乡镇以及浙江庆元县的竹口镇,下游木船可通建瓯、延平等地。最盛时期,大布码头上光竹筏就停泊有180多条,大布也因此被称为“竹筏之乡”。

一只只竹筏,承载着村庄的希望和梦想,像一面面水上风筝,在绿水青山间尽情游弋,为村庄带来活力,带来生气,也带来了财富和繁华。

九曲巷,是大布村最有特色的村巷。走在巷道里,犹如进入一座迷宫。全村大姓人家大多居住在这里。当初建造九曲巷,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匪防盗。巷道狭窄,两旁则是高大的风火墙。匪徒如进入巷道,兵力难以展开,进退维谷,而前后左右人家却可以借地利群起而攻之。

与九曲巷相对应的是中央巷炮楼。炮楼上刻有民国时县长黄以焘书写的“仁泽乡”三个大字,并悬挂着一副对联:“安堵如常一方保障;屹立不动百里长城。”炮楼见证了一段血火交融的岁月。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冬,倭寇进犯县境,围困松溪县城。大布村村民王章和杨周等50余人在炮楼前宣誓出征,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全体壮烈殉国。松溪县建永庇祠为他们立碑,将他们英勇抗倭的事迹载入《松溪县志》。

最有意思的当是村里的“讲理亭”。“讲理亭”所在之处,古时曾是繁华商业街,店铺林立,人流混杂,自然也是容易产生纠纷的地方。人们之间若发生争执,便会约同到讲理亭来,找几位村里德高望重的耆老评判是非并当场裁决。经过裁决,输家必须买一对蜡烛、一挂鞭炮,到古樟树下点燃蜡烛、鸣放鞭炮,向对方表达歉意。同时也表示怨恨从此烟消云散。

溪流里的时光宁静而平常,却将一座座村庄的刚毅与柔情、智慧与质朴、平和与坚忍演绎得如此动情,让人徜徉不尽。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