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福州方言 如何和福州人套近乎?

如何和福州人套近乎?

广告位

星云

有一次假期去泉州旅行,发现街头有不少店名呈现同一格式,读来挺奇怪,什么“爱啊石花膏”“文啊珠宝铺”“燕啊麻辣烫”……这叫我看不明白:比如这个“爱啊石花膏”,是一句“我爱石花膏”的感慨吗?用这个作为店名,倒还挺新颖……可珠宝店、麻辣烫又怎么解释?多看了几个,似乎找到一点门道,遂给闽南舍友发消息:你们闽南话称呼熟人是不是会喊“某啊”?

舍友连连称是,又给我举例:“比如我家人喊我,就是‘萍啊’。我爸爸喊他朋友,就老是喊‘肥啊肥啊’。”我一拍大腿,悟了,原来这个“某啊”就相当于是我们福州人的“依某”嘛。这样一想就好理解了,街头的“爱啊石花膏”“燕啊麻辣烫”,可不就像是我们福州满大街的“依土捞化”“依强拌面扁肉”!这样一想,也在情理之中,各地方言不同,名字称呼上的习惯方式自然也不同。

“依”加上姓氏或人名的最后一个字,是福州最为标志性的称呼叫法。两个字一组合便成了朗朗上口的亲切称呼——依陈、依林、依明、依珠,一听便是福州的 、 。写与福州人相关的文章,如果文中人名是“依某”的格式,就可以平添几分虾油味。语气要是再亲密再诙谐一点,可以加上“哥”“姐”煞尾——“依明哥”“依珠姐”,或干脆连“依”也省去,“明哥”“珠妹”喊来也千回百转,不输吴侬软语!

而“依”加上形容词就成了带有绰号意味的称呼,表达亲昵或戏谑。比如“依肥”,还有讥人呆傻的“三连击”——“依 ”“依土”“依闷”,也是这个构词逻辑。当然,福语初学者们也得小心,若非十分亲近的朋友开玩笑,随便逮人便称“依肥”“依闷”,则显得缺乏尊重,难免引发误会。

另一个常见“依”字的场合,便是亲属间的称谓。面对面称呼亲人时,常常在原称谓上加一个“依”字——“依爸”“依嬷”“依哥”,更有浓浓的口语色彩。福州人家中还常有一种小名叫法,以“弟”“妹”称家中小辈,前面也习惯加上“依”或者“阿”。也有的会加上福州话里的常用小称“囝”来收尾,说成“依妹囝”“阿弟囝”。但双字称呼再加“弟”“妹”“囝”的则有两种情况。比如“依明弟”,可能是对“依明”的昵称,也可能是指“依明的弟弟”,这还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区分。

上述的“依”大都有表达亲近的意味,它同时也可以表示尊敬,比如称呼陌生长者,可喊“依伯”“依姆”。出门问路,一声“依哥”“依姐”也显得嘴甜讨喜。称呼表尊敬还有一招是“依某师”,中间的“某”可以替换为被称呼者名字中的一个字。比如“真鸟囝”的群里,我们成天管领头的郑天镭叫“依镭师”。这个听来有点古风的福州叫法,成了我们这群年轻人的一个语言cosplay( 角色扮演),有了互相拱手、佯作谦卑的玩笑意趣。语言嘛,大概就是这样在人的使用中发展变化,并丰富产生出种种新意味。正是在这样的动态中,它才能一直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朝气。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