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文山
汀州城,你竟是浮在汀江上的么?
为什么,一清早,我就能听到如许亲切、如许清亮而又如许悠长的捣衣声?这似乎是从远古传来的声音,透过江面上迷蒙的水气,让我的每一个梦乡都变得那样美丽、那样实在、那样安详。这百里汀江上的捣衣声,连缀着岁月,诉说着艰辛,同时也接续着一座边城明丽的传统。
走下江堤,穿过一道深深的古巷,抬眼间,龙潭正踏着汀江上动人的晨曲飘然而至。汀江在这里流出一处幽深的风景。不知道为什么把它叫作龙潭?数十块铁青色的巨石怎么就来到了江边?而且或蹲或立或干脆躺下,组成一道起伏而坚固的江岸。一棵棵虬曲多姿的古樟树正俯临江水,如同一位位悠然垂钓的老者,且偷眼看那水石相嬉之乐。谁也说不清这些樟树的确切年龄,岁月仿佛在它们身上凝固了。
从龙潭抬首上望,透过老樟树扶疏的枝叶,只见一座凌空古阁,翘檐欲飞。宋绍兴间提刑刘乔,以阁傍龙潭而立,仰望如骏马腾云,遂改称云骧阁。这里历来是长汀读书人聚会的地方,他们凭阁远眺,俯瞰江水,思绪若飞,云骧阁寄托着一代代读书人腾飞的希望。长汀学人士子的吟啸声便始终伴随着龙潭流水。
在汀江边的这座小城里,往昔岁月的痕迹随处可见。长汀南门外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一道古老的外城墙,可是当我登上城墙却看不见敌楼、箭垛,眼前倒有一座规制虽小但香火颇盛的寺院,据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不仅仅是寺院,还有不少民房就直接修建在宽阔的城墙上。我想象得到,当洪水肆虐时,宽阔而坚固的汀州城墙就成了一艘庇护百姓的大船。汀州城,便是这样地浮在汀江上了。
不过,以水得名的长汀,却是一座地道的山城。宋朝汀州太守曾这样描述它:“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长汀四面环山,莲花山、展旗山、宝珠山,崇冈复岭;而城中则有卧龙山和乌石山。
城中之山的卧龙北山最让长汀人引以为豪。北山不高,满山遍植松树,望之蔚然生秀,是汀州城一座天然画屏。每当薄暮时分,山风渐起,松涛阵阵,响人耳鼓。你若在这时候沿山径漫步,心里头便会沉甸甸的。不为别的,就为近现代史上那一位位杰出的人物。
走在这条翠意撩人的山径便仿佛走在他们身边,听他们或慷慨陈词或轻吟低回或畅怀大笑。不知为什么,在他们中我特别感念那位书生型的革命家瞿秋白。卧龙山西麓的罗汉岭是瞿秋白先生的就义处。据说,当他被押往刑场途中,曾在此驻足。他抬头看了看苍翠欲滴的北山,说:此地甚好。遂平静坐地,从容就义。由此往东,不远处有“秋白亭”,秋白赴难时就在这亭子前留影。
说是地方僻远也罢,说是民风淳朴也罢,总之,在长汀城里漫步,让你流连并为之感动的是寻常巷陌中随处可见的带着沧桑且斑驳的古意。一处庭院深深的人家,一座烈焰熊熊的打铁炉,一块古色古香的招牌都能让你感到那曾经逝去的岁月似乎又回到身边。
每天清晨,当那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捣衣声响起,我就知道,因了这样悠扬动人的晨曲,这座汀江上的小城便永远也不会被现代生活的浪潮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