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历史 “电光刘”的传奇

“电光刘”的传奇

广告位

福州三坊七巷光禄坊有一座庞大的宅邸,坐北朝南,风火鞍墙层层相隔,如波浪一般。这座宅邸实际由四座院宅相连而成,占地8000多平米,是福州最大的一座单体古民居。“刘家大院”因为几乎占据了光禄坊北侧的一半,老福州人会叫它“刘半街”。

刘家的历史可以从明代说起,这个家族世代为官或经商,晚清时,刘家有兄弟二人同榜进士,一时轰动福州。其中一位就是林则徐的女婿,刘齐衔。道光二十一年,刘齐衔和刘齐衢两兄弟同时高中进士,一时传为佳话。在此之前,林则徐就表现出挑选女婿的神奇眼光,将大女儿林尘谭嫁给了他,更增加了这段佳话的传奇性。刘齐衔与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是连襟。沈葆桢第四子沈瑜庆,还娶了刘齐衔的女儿,亲上加亲。刘家与陈宝琛家族也有姻亲关系。这些对刘家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刘家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商业基因,百年前,他们的祖上就在与琉球的贸易中获利丰厚。到了清末民初,风云际会,刘家逐渐开始将他们敏锐的商业眼光投向世界,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思维,因而异军突起地成了福建近代工业的先驱者。

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刘家创办了福建第一个电厂、经营了福州的电灯事业,由此,刘氏家族多了一个闪亮的称呼——“电光刘”。

很多老福州人都知道,解放前,福州有三座塔,一座是乌塔,一座是白塔,再一座就是刘家电厂的大烟囱。除了电灯,“电光刘”还经营着电话公司、并创办了福建第一个铁厂、第一间电报局、第一家面粉厂等,几近掌控了整个福州城的民族工业。

在人们的想象中,给整个福州城提供电力和光明的“电光刘”的宅邸,平常一定是灯火辉煌,彻夜长明。但当年刘家的孩子经常围坐在一盏灯下读书。家里每个开关下面还贴着一个小标签,写上“随手开关,节约用电”的提醒。

在刘家的血脉中,读书和经商是有力的双腿,让这个家族阔步向前。清末民初,刘家的许多子弟出国留学,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民族工业的创建发展。

穿行在刘家大院的廊庑庭院,漫步于花园小径,流连于假山鱼池,当年,刘氏兄弟们,在这看来无比安逸舒适的环境里,却在苦心孤诣地筹划未来,并雄心勃勃地制定了充满挑战和冒险精神的宏伟计划。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者不可胜数,但是“电光刘”的精神财富将永远守护这方水土,滋养在这里生活的人。当夜幕降临,福州城灯火阑珊处,刘家留给这座城市的第一道电光并没有逝去。

电光刘传奇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