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在线 旅游 去乡村游山玩水

去乡村游山玩水

广告位

邱贵平

春暖花开,天气好得人心里痒痒的,这么好的天气,不去游山玩水,实在对不起老天爷。我拍了拍身上的灰尘,骑上山地车晃晃悠悠,前往县城四十公里外一个叫百岭村的村庄。

我是在黄昏到达百岭的,夕照下的村庄炊烟袅袅,乡愁油然而生,似一杯碧透的绿茶,漫洇五脏六腑。

山水有灵,风水林则集一方水土灵气之大成。闽北乡村,每个村庄前后总有一两片大小不一的风水林。出于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谁也不敢砍伐风水林,风水林的历史和村庄一样悠久,参天大树树缠藤藤缠树,绿得发乌的树冠厚实如花菜。风水林自然有水,林前一条小溪蜿蜒而过,村庄于是成了风水林在水一方的伊人。

百岭的风水林很大很深,风水林对面,有一座保存尚好的明清建筑——邓氏大夫第。邓氏祖先曾以“一门两大夫,三代都为仕”殊荣而名闻远近。府第旁是邓氏祠堂,门楼高耸,为牌坊式三叠檐,门墙上方有石匾,上书“邓氏宗祠”。门前两旁各有6根高1米多的拴马条石柱竖立。这是过去在外面做了官的人回乡祭祀时拴马用的,显示出当年邓氏家族的非凡气派,亦可见百岭昔日之繁华。

与当年的繁华相比,今日的百岭显得寂寥落寞,和大多数乡村一样,村里看不到几个人,都进城了。

我在一座大门敞开空无一人的木房里支起帐篷,躺在地上,呼吸着混有草木和泥土气息的空气,不由想起契诃夫的告诫:“您得到远处去,到一千、两千、三千俄里以外去,您会知道多少事,您会带回多少短篇小说啊!您会看见人民的生活,会在偏僻的驿站和农民的草房里过夜,完全像是处在普希金时代……”我太幸运了,也太幸福了,走了不到一百华里,就仿佛处在了普希金时代。

第二天一早,骑行至长源村。解放前,这里不通公路,村民主要靠水路运输,村头设有码头。码头早已荒废,却拴着几架竹排,那是村民捕鱼用的。费了一番口舌,终于租到一架竹排,我把山地车搬上竹排,顺流而下,直抵管密村。

峡谷的野风将我们轻轻托起,身后的水花翻腾飞溅,竹排在半推半就之中,已跌入幽谷深深的怀抱。溪流清清浅浅,雾气氤氤氲氲,水路曲曲折折,阡陌时隐时现,田舍层层叠叠。两岸无边的修竹和春笋错落有致地亭亭玉立着,满山遍野的杜鹃争先恐后地怒放着,闭上眼睛,屏住呼吸,你能听到春笋拔节、杜鹃绽放的声音。

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多得可以淌出水来,在如此纯净的空气中,心灵都有了呼吸的功能。长源下游的管密水库,使得高峡出平湖,半个小时之后,越往前漂,水势越缓,可以看到水草从河床底部直直地射到水面,直射进你的内心。

那水极绿,绿得像童话,绿到骨头缝里,可以濯我脸,濯我身,亦可以濯我灵魂;那山更幽,幽得惊心动魄,汹涌着一疙瘩一疙瘩的雾气,随时会从头发般茂密的丛林里跃出绿色的精灵。山幽得窒息了,水绿得静止了,忽然,一只长尾巴鸟一声长鸣,从斜刺里穿出,优雅地掠过水面,没入对岸深不可测的林海。

峰回河转,但见一个渔翁手握一根长长的竹篙,稳立竹排之上,左一篙,右一篙,前一篙,后一篙,动作完美而潇洒,好似书画家在挥毫泼墨。竹排上的鱼鹰争先恐后钻入深渊,叼起一只只肚皮发亮的青鱼。

突然,渔翁将竹篙往河心一扎,竹排猛地打个横摆,紧急停泊在河面上。渔翁从怀里掏出一个酒瓶,对着嘴喝了起来,好不逍遥自在。真是“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好个“一杆身,一壶酒,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个多小时后,竹排漂到管密水库,沿着河边的小马路,骑行三四里,到管密村。管密千亩梨园近在咫尺,走进梨园,香气冲天。置身梨园,感官一下发达起来,我听到梨花在低吟,看到梨花在吐蕊。

武陵桃源算什么世外,那是陶渊明的虚构。管密梨园,才是真实的世外,世俗的世外。望花思果,仿佛看见梨子缀满枝头,口舌生津。

由管密村往前骑行二十分钟,至白水际瀑布。正值丰水季节,宽三十余米的瀑布从百米高的山顶挟势而下,骄狂地砸向深不可测的潭里,搅得天翻地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的山水既不高深,也没有“仙”和“龙”,岂不流于平庸?不!这里的山存仁,这里的水生智;这里的山至青,这里的水至纯。这里的山水素面朝天,不施粉黛,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没有牵强附会的传说。

这里的山水,美就两个字:自然。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jianxun98@hot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