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拳,中国象形拳之一。在闽清,流传着这样一套拳术。闽清县梅溪镇的“牛拳”,又称牛法。
仿牛之形,取牛之技,以掌、拳、爪、肘击打对手。多年来,牛拳仅靠拳师口传身授,在乡间农民之中秘密流传。说起牛拳的来历,要追溯到清乾隆年间,当时喜爱武术的李元珠受象形拳的启发,细观牛的动作和身形,精心创编了“牛法”。李元珠的弟子郭孔熙最终将“牛法”创成牛拳。
牛拳的主要特征是以形为掌、以步为拳、以身为力、以意为念、以退为进、以节发劲、以气催力,拳势凶猛。似牛全身力量聚集牛头,牛角趋于平衡,利用双肩发力变换方向与对手周旋。臀配合发力,胳膊出击,以肘关节为攻击点,速度快如雷电。一边出拳迷惑对手,一边用掌出其不意。屈膝跳起,将人掀翻;再出脚拦截,将人损伤。整体拳法如狂如颠;亦步亦趋之式,东扯西牵,如万牛奔腾。
闽清牛拳的第三代传承人——杨大乐,自幼跟随自己的父亲学习牛拳,长大后为了能将这一拳法发扬光大,他开设了专门教授牛拳的梧峰拳馆,广收弟子。
如今,牛拳更是中国农耕文化精神的载体,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在中华武术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