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山位于鼓楼区的北隅,海拔62米,方圆2平方公里。闽越王无诸筑城建都于山南,古称越王山,其山如屏,拱卫州城,故称屏山。传说,当年屏山被雷所劈,一半飞落台湾成为“半屏山”。
屏山东南为冶山,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处。屏山巅旧有环峰亭、绝学寮,为宋丞相张浚读书处。又有天泉池、泉山堂、玩琴石,相传为闽越王鼓琴处。山下一泓清泉,传为闽越王饮马泉。
屏山南麓有福州第一座佛寺——乾元寺,毁于明初,今半野轩系其残余部分。山南现存五代十国之一吴越鲍修让兴建的“越山吉祥禅院”,即今之华林寺,有诗云:“宝刹越城边,千花绣佛前”。南宋高宗赵构曾御书“越山”、“环峰”刻石于寺,今残碑犹存。寺几经兴废,仅存大殿。

明初,福州时有海患。为了防御倭寇的入侵,也为了城市的发展,明洪武四年(1371年)驸马都尉王恭负责砌筑石城,称为福州府城。府城北面跨屏山,南绕于山、乌山。当初建福州府城时,王恭先在屏山顶修建一座谯楼,作为各城门楼建造的样本,称为样楼,屡毁屡建。当初的样楼是重檐歇山顶的双层城楼,高约20米,是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物,成为城正北的标志。样楼楼前广场有七口石缸,排列如北斗七星,称七星缸。当年登样楼可以望见大海,所以又名镇海楼。登楼可远瞰闽江口乃至东海。过去海船夜航进闽江口,都以此楼为航标。当时的“样楼观海”也是福州西湖外八景之一。
登上镇海楼,可以俯瞰福州城,把景色收入眼底。镇海楼四周全部都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可见镇海楼占据了绝佳的地理位置。在我们福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再大的台风,也越不过鼓浪屿的郑成功雕像、湄洲岛的妈祖雕像、漳州的定风珠和福州的镇海楼。”
山西北有井“苔泉”,又称龙舌泉。水从山的峭壁裂缝中涌出,流注井中,微呈澄蓝色,味清甜,宋代书法家蔡襄来福州任知州时,喜用这里的水烹茶,今井旁一方石碑,刻“苔泉”,相传是蔡襄的手迹。
整个屏山公园就像一个园林一样,公园里打造了十八景,主要还是以绿化景观为主。园里亭台楼阁大多带有传统古典园林建筑元素,在公园里随处可见的古榕树,老榆树,还有各种花卉植被,置身其中感受静谧美好的时光。
屏山公园里绿草茵茵,曲径通幽的石板小路,每个季节都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垂须的古榕、樟树、朴树等打造的“屏山叠翠”登山步道两边打造的“木樨流香”各种林木丰茂,花草繁盛,加上碧塘鲤鱼让整个公园变得灵动起来。福州人离不开喝茶,在这里总能见到自带茶具前来公园泡茶的当地人。泡一壶香茶,放眼望去一片苍翠的绿色,是多么闲适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