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都很可能被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所淹没,对于马鼻境内的上洋里山中,民间传说颇多,富有神秘色彩。
马鼻镇与罗源县松山镇毗邻,是连江境内最北的一个重镇。 镇驻地马鼻,海拔5米,距县城45公里。该镇因海边有一叠岩石酷似骏马的鼻子而得名。
牛洋龙潭井,位于鲤溪水库上游深涧中,潭中绿波环流,潭上方飞瀑常年冲刷石潭,形成一个几平米深不见底的石潭,背靠大石,下临险谷,游人罕至;终年瀑流如注,自五米高的石壁上倾泻而下,飞流冲激,水珠进溅,无论春夏秋冬,或是雨晴寒暑,永不干涸,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马鼻人大都知道牛洋水库,却很少有人知道龙潭井,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它们的美丽神话传说。
传说牛洋永兴寺禅院内,古时寺院里,有两个和尚,一个老的,一个小的叫庆英。老的是个得道高僧;小的才十来岁,是老和尚的徒弟。寺有贤僧自然香火鼎盛,寺内大殿柱子上.木龙长期饱受寺内香火成精,方丈知其修行火候未到怕其作怪,每日紧盯着此龙,一日邻村(东川)正月社戏,方丈前往看戏,嘱咐小须弥看好柱子上木龙,便离寺而去,鼓声振奋山门,小和尚也坐不住。想师傅叫我看住一个木头雕龙,一个木头龙有什么好看,于是遂用铁钉钉上木龙也往戏场跑去。
小和尚走后没过多久,木龙疼痛难耐脱爪腾空而起,遁入鲤溪,在一块大石头钻石为洞,于是就形成今天龙潭井。
再说庆英小和尚知道闯下了大祸,忐忑不安,怕老和尚回来无法交待,于是就沿着血迹找木龙去。当他来到龙潭井边上,知道木龙藏身井中,就一直在井边央求回寺,木龙本来就讨厌那单调枯燥的青灯伴佛日常,更记恨小和尚一钉之仇,于是心中来气,浮上水面,用尾巴一扫,把小和尚庆英扫进潭中,这庆英和尚就成了龙潭“潭主”
话说,老和尚看完戏后,回寺内见柱中木龙不见,只见爪子钉在柱上,不见木龙,寻至龙潭井,见潭深不见底无可奈何,呼龙至潭口安上龙爪,知其天意,于是乎只身返回寺院。
几年过去,木龙降雨倒也风调雨顺,邻村乡众感其功德,四时备牲祭品,以示慰劳,事不凑巧,离寺最近的乡村,是鲤溪村。这个村背靠牛洋山,曾经是进出里山的路口。当时,村里有个财主,名叫王赐,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其人十分吝啬,其家眷经常将女裤衩之类污物,晒放,因龙为圣物,甚为不悦。
于是,待王晒稻谷时,捉弄下雨,待收完后,太阳又临,每每如此,土豪大怒,急思对策,用狗血倾倒龙泉,污秽伤身,龙掠影沉沉,遂逃身而去。一路狂飙,碰山低沉,一峰一沉,于是就形成上岭峰峦起伏的“跌龙岗”(就在龙潭井西北方向)往后遁往古田而去不知去向。
据上辈老人坊间传,数百年来,此后马鼻一到干旱少雨季节,方圆百里的乡贤信众出面龙潭求雨,祈祷天降喜雨,木龙感其故乡念想,乌云黑暗,倾盆大雨以报答马鼻故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