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山有水的地方,生活总是灵动多彩的。在闽侯县的闽江南岸,这里雄踞着一座平均海拔520米,脉延永泰、福清、长乐三县市的大山——五虎山,它是古时闽县和侯官县的天然界线,因5个主峰形似五虎而得名。
五虎山地处闽侯东南部,地跨祥谦、南通两镇,距福州市区35公里,五虎山山脉南北长7公里,东西宽5―6公里,面积约41平方公里。远远望去,就像五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猛虎,雄踞在闽江的南岸。
五虎山的五座主峰巍峨高耸,因形似五虎盘踞而得名:五虎山。五虎山的地貌为丹霞地貌,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着小虎、大虎、白面虎、岐尾虎、回头虎五座山峰,其中前四虎齐头并列,面朝北面福州市;回头虎向南,海拔高约611米,为五虎之最。五虎雄踞,凭眺福州,与双门楼前的三狮对峙,俗称”三狮朝五虎”。
从福州市区向南眺望,五虎山的山峰横亘天际,端方如几,所以又称“方山”,它与旗山、鼓山、高盖山并称闽中四大名山。作为闽中的四大名山之一,五虎山的秀美风光曾经吸引了许多的文人雅士到此登攀观赏,并留下诗篇。宋•代福州太守王逵这样写到:“众状皆穷险,兹形独擅方。坦夷中砥砺,端正外清苍。上帝围棋局,炎君避暑床。会看太行路,更近名利场。”明朝•林应奎在《游方山》中描述为:“五虎峰头接太虚,飞花淡荡遍邱墟。莺声匝路云归尽,岚气侵衣日上初。绝涧危岩稀辙迹,怡山良石有仙居。扶藜载酒登临暮,自得狂风烂醉余。”这些都道出五虎山奇险峻拔的山川景色。就连理学家朱熹也在这里留下:“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归来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汉玉”的诗篇。
在五虎山的第四峰,以岐尾虎的东麓半山腰为起点,一百多级的石阶,连接起了尘世与彼岸,那一百多级的阶梯又似乎是一个界限,将佛的清净与尘世的喧嚣隔绝开来。
五灵岩寺,那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家园。五灵岩寺建于唐代,重修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经过几次扩建后,形成三楹两层格局,因为寺庙上方以巨岩为盖顶,所以称为“五灵岩寺”。
古寺让山沾染了佛性,山下的众多名人遗迹让山又成了一首诗。所有这些都让这座闽中四大名山散发出浓厚的文化魅力。五虎山的风景向来以洞穴多而闻名,它众多的洞穴里藏着更多的传说;它的美又蕴含在山中的树木花草之中,散落在五虎山的各个角落,成了山的风景,装点了五虎山。
有人说,山是人文的;有人说,山是自然的,而在造物主眼里,五虎山是色彩斑斓的,是千姿百态的,这种美,隐藏于土壤里,显现于悬崖峭壁间,而巨岩的雄伟,深壑的险峻,如玉带环绕的溪水又让这座闽中四大名山多了份秀丽,这样的风情,怎能不让人心生欢喜、流连忘返呢?优美逶迤的山岭,葱翠浓郁的植被,淳朴自然的生态环境,还有独特的历史人文积淀,这些都让五虎山多了几分魅力。它岿然屹立看风云变幻,泰然自若迎朝阳喷薄,用自己的秀色妆点了我们身边的这一方美景,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五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