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榕城考古略》记载:“会城旧有三山目,又曰九山。谚云:‘三山藏,三山见,三山看不见。丁戊山为藏。”说的就是福州共有9座山,除了乌山、于山和屏山外,还有6座山,其“藏山”中就有一座是丁戊山.
福州丁戊山,又称为“中山”“嵩山”或者“嵩岳”,因风水绝佳,一直是历代官员和名人办公住宿的首选之地。在唐懿宗年间,山上就建了安福院。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后,对丁戊山喜爱至极,在山上建起了中山嵩岳崇福行宫。此外,丁戊山下的小巷子里更诞生了许多名人。
《福州坊巷志》中记载:“丁戊山,居城之中央,又名中山,一名嵩山,为九仙山之支。”丁戊山位于仙塔街的西面,东泰路东南,东大路以南,西接南街。因其位置独特,风水极佳,因此被历代的堪舆家所赞美,他们认为,丁戊山是福州的福山,建议以这座山为中心来修建福州的官衙。
唐五代时,王审知屯兵的地方就在丁戊山下,因此,丁戊山下的一些军营被称为南营,王审知为了让军队更好地为自己的政权服务,便在这里修建了嵩岳崇福行宫,并修筑了7层木制崇庆塔,用来祭祀自己河南的祖先。王审知修建的7层木塔,名为新塔,用以和塔巷的塔区分,而“新塔”在福州话中与“仙塔”谐音,因此,丁戊山以西的这条路便取名为仙塔路,也就是现今的仙塔街。
在修建了新塔之后,王审知又在塔前盖了一座楼,人们称之为塔影楼。“当时,新塔位于这座楼的东面,中午时分,新塔的影子就会落在楼房的前面,因此得名塔影楼。”
后来,王审知又在塔影楼之下的地方修建了五洲诸侯馆,用以接待归顺自己的诸侯,五洲诸侯馆的位置就是如今的鼓楼区政府处。
到了北宋后期,闽县人、官至刑部尚书的王祖道也在丁戊山修建了住宅。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的女婿、驸马都尉王恭刚到福建,就在王祖道旧宅这块地上建起了镇守公署。到了宋朝元丰年间,丁戊山上的新塔与塔影楼便荒废了。
直到清朝咸丰年间,有僧人募集资金,在原安福院的基础上,旧址复建了“大觉莲社”,数年后的清同治丁卯年(1867年)重新修缮,并更改名称为“大觉寺”,寺名一直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