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堡古道深藏于连江炉山山麓之中,北起透堡登云桥,南至长龙与浦口交界的乌岩岭,全长17公里。相传唐代透堡人章寿,开元年间(713—741)硬生生地在崇山峻岭中辟出一条羊肠小道。章寿羽化成仙后,乡民称其为“章仙”,称古道为“章仙古道”。人们感德章仙,在古道边一块巨石上题镌“章仙峰”3个大字,遒劲有力,大方雄浑。宋代进士王梦有赋诗赞曰:“石壁巍峨翠几重,旧时鹤驾去虚空。桑田变海今何在?留得声名万古中。”石刻旁还建有章仙亭,凭吊章仙。
宋元丰七年(1084年),提刑李茂直奏移西洋巡检于罗源南湾(今濂澳),管连罗海道”。拓展古道为宽1.5米石头路,是连接福温古驿道的其中一路,又是取道闽东沿海的水陆“通衢”极其关键的一段。自宋、元到明、清,这条用块石铺就的古道持续了千年繁荣,保存至今,串起了一路的人文景观。其中,透堡古镇是福建省名闻遐迩的历史文化名镇。
自古道开辟以来,官宦、商旅、学子、平民等过客往去匆匆,路上散发着茶叶的芬香,回荡着挑夫们肩担陶器沉重的脚步声。千百年来,挑夫的脚板和着汗滴,早已将一路蜿蜒的块石打磨得十分光滑。
古道沿途跨越凤溪及财溪支流,有“官路桥”、“大坝桥”等石桥三座,名气最大的是古道东面起点的透堡登云桥。相传此桥建于唐宋间,花岗石构,二孔疏流,恬淡平实。桥面长、阔、高,行人过桥,有一种清新、安全、宁静之感觉。桥头跟西门外文昌祠相依,结缘峻峭的透堡岭,拾级登阶,似平步青云,故名。带给人们向往和期待。
古道为天造地设的雄关,历史上是兵家必争的要冲。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剿倭将军戚继光,接到倭寇企图偷袭马鼻的紧急情报,神不知鬼不觉,从宁德调兵遣将,连夜率部翻越透堡岭古道,出其不意,奔袭马鼻全歼倭寇,大获全胜。如今,在古道登云桥百步之处,有一座保民堂,内祀戚继光参将神像,供后人瞻仰。古道记载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